2022年4月16日 聖週六:主耶穌從死者中復活

「基督按聖經的記載,為我們的罪而死」,從以上的描述主耶穌的復活,包含兩個元素:「為我們的罪」、「按聖經記載」。首先,從第二個元素關於主耶穌的復活,是初期教會宣講主耶穌的生平的一個方法。復活主在厄瑪烏以聖經教導門徒,成為了我們認識最有效的方法:一切發生在主耶穌基督身上的事件,都是滿全聖經的記載,我們也可以藉此了解舊約聖經。 如此,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並非出於偶然;這些由於天父與祂的子女持續的關係。這位降生的聖言藉著死亡,帶領天主的子女回歸到天父的懷抱之中,滿全了祂「降生」的目的,就是讓我們重返樂園,享受人類原先被造的幸福。 因此,降生聖言一方面回應天主的聖意;但是,另一方卻要改變天主子女的命運。主耶穌「為眾人的罪」而死亡,就是祂最唯一而最直接的方法。在若望福音所載的主耶穌苦難史,回嚮著依撒意亞先知書中,第四首「受苦僕人詩歌」。主耶穌的死亡並是因為原罪,而是由於天主的「謙遜」,祂接受死亡是滿全了天主對人類的愛。在「受苦僕人」詩歌的基礎上,主耶穌的死亡能帶來人類與天主之間的「修和」、復活主卻成為了「萬民的光明」。這就是聖保祿宗徒所指出的:主耶穌的死亡,帶來了從十字架走向復活的新徑。 有關「空墳墓」的問題 「耶穌被埋葬」確定了主耶穌確實已經死了,這是祂完全參與了類肉身的死亡。所有見證人都碓實知道祂的墳墓在那裏;然而,祂的遺體是保留在墳墓裏?或是在祂復活後的空墳?雖然,這個問題在歷史上,很多釋經學者都曾經討論過;但是,他們最後得出的共識:「空墳」並不能完全解釋主基督的「復活」。正如,若望福音中,瑪利亞瑪達肋納去到墳墓,見到內裡是空的,便認為是主耶穌的遺體被盜走了。雖然,空墳不能完全解釋主耶穌的復活;但是,相反而言,若主耶穌的遺體仍在墓穴中,我們又如何能指出主耶穌的「復活」? 對於「空墳」的神學理論,聖經上確實給了我們一個有效的解釋。在伯多祿宗徒在聖神降臨節的講道中指出:「因此,我心歡樂,我的舌愉快,連我的肉身也要安息於希望中,因為你決不會讓我的靈魂被遺棄在陰府,也不會讓你的聖者見到腐朽」(宗2:26-28)。伯多祿應用了聖詠16篇,確定了天主會保護主耶穌,在死亡中庇護祂,讓祂能安全地寓居。也就是不會在墳墓裡。從早期教會的「信德宣言」,這是在耶路撒冷由伯多祿所傳遞出來:「按照聖經記載:這位主耶穌,天主使祂復活了」,而伯多祿必然地引用了詠16:「因為你絕不會將我遺棄在陰府,你也絕不讓你的聖者見到腐朽」(詠16:10)。因此,主耶穌復活的宣講中,必然指出了祂的身體不會腐朽,且不會留在墳墓中。從而,「空墳墓」便有很強的聖經基礎了! 第三天 「我當日把我所領受而又傳授給你們的,其中首要的是;基督照經上記載的,為我們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經上記載的,第三天復活了」(格前15:4),從聖保祿宗徒向格林多教會的宣講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其中一個重點是:主基督的復活是按聖經記載;如此,這訊息構成了主耶穌降生成人的重點,不單只是言,而是具體的生活。這背景當然能從詠16:10得悉;但同時也可參考依撒意亞先知書53章。 第三天並非一個「神學」的日期,而是「復活事件」具體而真實發生的日期。這是在福音中記載著首次與復活主的相遇,是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上死的星期五後的第三天。在初期教會的傳統中,信眾會在「一週的第一天」相聚崇拜:「一週的第一天,我們相聚擘餅時,保祿便向民眾講道」(宗20:7)。若不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事件發生了;門徒們既是猶太人,他們為甚麼放棄了梅瑟法律及十誡所規定要求的「安息日」,而在「一週的第一天」相聚崇拜?因此,我們可以從這特殊記載的日子中,了解到初期教會所慶祝的是主基督的「復活」。

Continue reading

2022年4月15日 聖週五:主耶穌的聖死

公議會的基本討論 由主耶穌榮進耶路撒冷、清潔聖殿、在聖殿施教,這一切均讓當時的猶太人不能忽視。因為,主耶穌的行為,挑戰了當時的「聖殿」法律,且祂為群眾帶來的「默西亞渴望」也使當權者不能視若無睹。在逾越節的前後,擁入耶路撒冷的群眾眾多,他們對默西亞的渴望,可能也會演變成為一項「政治行動」。因此,聖殿的領袖覺得他們應為這現象負責:如何演繹及解釋。在四部福音中,只有若望福音對「公議會」有較詳細的描述:「這人行了許多奇蹟,我們怎麼辦呢?如果讓他這樣,眾人都會信從他,羅馬人必要來,連我們的聖殿和民族都要除掉」(若11:47),其中,大司祭蓋法的態度尤為重要:「你們甚麼也不懂,也不想想:叫一個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滅亡:這為你們多麼有利」(若11:49-50)。若望在編輯上,將公議會的對話放在主耶穌復活拉匝祿之後,榮進耶路撒冷之前。如此,主耶穌行的這個奇蹟,便成為祂在山園中被捕所考慮的因素;若沒有這個考慮過程,主耶穌的被捕便會難以置信。在主耶穌所處的時代,政治與宗教是分不開的;然而,主耶穌卻希望另闢新徑:將兩者分開,致使當時的猶太領袖不能接受。但是,主耶穌認為敬拜天主是宗教行為,聖殿是天主的家,群眾是天主的子民。蓋法的一句話不是以自身而說的,而是作為大司祭的神恩而講;因此,當他的這句話一出,公議會成員的疑慮便清晰了。他們原先對處死耶穌懷有恐懼,希望能有另一種方式解決問題;但是,蓋法以大司祭的權威作出了決定,他們便沒有了顧慮,一步步地實行他們的計劃。 主耶穌在公議會 公議會對付主耶穌的決定,會在星期四晚上至星期五凌晨在橄欖山山園發生,主耶穌被帶到大司祭的庭院;當時,在那裡有三類人聚集一起:司祭長、長老、和經師。主耶穌經歷了兩次的審問:首先,在公議會;其次,在羅馬總督比拉多面前。事實上,在公議會,主耶穌所經歷的並不是一次正式的審訊,只是公議會作出相關的確定,為將主耶穌交給羅馬總督處決。 現在,讓我們仔細反省主耶穌被處死的理由。為猶太領袖而言,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他們對主耶穌「清潔聖殿」的註解。他們指出主耶穌的這個行為侵犯了聖殿當權者的主權。在「清潔聖殿」的基礎上,他們指出主耶穌自稱為「默西亞」,將祂自己與天主同等;如此,便觸踫到猶太人信仰的根基—他們相信只有一個天主。如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以上的兩個指控都是「宗教性」的;但是,由於當時宗教與政治是分不開的。從政治性而言,聖殿是以民內在團結的基礎:是民眾奉獻祭獻的地方、是他們參與重大節日的朝聖點。因此,當主耶穌宣稱祂為默西亞時,便是指出祂擁有以色列民族的王權。這為羅馬統治者而言,也是難以避免接受的。當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祂的罪狀牌清楚地寫下:「納匝肋人耶穌,猶太人的君王」。 對於主耶穌在公議會的對話,當然以馬爾谷福音所載最為具體:「大司祭又問他說:『你是默西亞,那應受讚頌者的兒子嗎?』耶穌說:『我是,並且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邊,乘着天上的雲彩降來。』」(谷14:61-62)。由於內文用「那應受讚頌者」和「大能者」代替應用天主的名,更顯得馬爾谷福音記述的真實性。然而,大司祭的提問除了在神學傳統上,還有按照他們所聽到有關主耶穌宣講時所說過的。從對觀福音中的記述,在大司祭的提問中,主耶穌確定了祂是默西亞;這樣,便配合到若望福音中記述了主耶穌對比拉多的回答:「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假使我的國屬於這世界,我的臣民早已反抗了,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但是,我的國不是這世界的」(若18:36)。主耶穌的回答嚴重地挑戰著公議會,從政治上及信仰上均不能接受。因為,如此,主耶穌便和「大能者」相當接近;這為公議會的成員是䙝瀆的話。然而,比拉多再一之確定:「那麼,你就是君王了?」(若18:37)。主耶穌的回答,讓祂走上了十字架的死亡:「你說的是,我是君王。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凡屬於真理的,必聽從我的聲音。」(若18:37)。 主耶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因為這是祂的使命!「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在祂面對肉體的死亡前,主耶穌再一次重申祂「降生」的意義:與人類同行,帶領我們走上救恩之路。因此,在十字架上所作的愛的犧牲,是主耶穌「愛到底」的必然結果。祂對人生另闢蹊徑,是人性的另一個選擇:你們要彼此相愛!這條人生路已開闢了二千年,走過的人多,成功的人又有多少?今日,我們紀念主耶穌的聖死,讓我們與主一起,共患難、同心仰望天主的恩寵。待新天新地的出現,也應驗了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完成了」!

Continue reading

2022年4月14日 聖週四:主的晚餐

主耶穌為門徒洗腳 在無酵節的第一天,主耶穌和門徒共進晚餐,晚餐期間,主耶穌為門徒洗腳。若望福音除了記載了主耶穌為門徒洗腳及猶達斯的出賣外,還記述了主耶穌的「大司祭的祈禱」。 福音的敘述一開始,便指出主耶穌為愛世人,便愛他們「愛到底」:首先,主耶穌指出祂「離去」的時辰已經來臨;其次,祂對世人的愛也到達最高峰。 「愛」是一個「超越」和「成長」的過程,在這轉化過程中,我們能踏出人性軟弱的限制、走出「自我」,而進入天主的「神聖」之中。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的一句說話:「完成了」,就是祂「愛到底」的高峰,也就是完全的「自我奉獻」。主耶穌甘願「下降」、降生成人,為進入人性的氛圍中,帶領人類「上昇」,回歸天主愛的懷抱中。正如在斐理伯書中,保祿宗徒指出;「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這是主耶穌的整個救贖行動,在完成後,使得祂堪當坐在天父的右邊。主耶穌的「下降」,降生成人,為的是彰顯天主對人類的愛。因為天主是愛,祂的愛是永不挽回的!因此,藉著祂對我們的愛,使我們能走上「回家」的路上:「我們要起來,回到天父的家鄉」。故然,主耶穌是堪當地坐在天主的右邊;但是,祂的「回歸」正好表達出祂為愛人類「愛到底」的結果,就是我們也能潔淨自己,回歸天父愛的氛圍之中。 主耶穌為我們洗腳正是為表達這份「僕人的愛」,藉此,我們能夠「彼此服務」,洗淨我們內心的「驕傲」、「自我中心」、「權力慾」、「個人擁有」⋯⋯等私慾偏情,而能「走向近人」:接納、包容、為能「走向天主」。 在主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敘述中,「潔淨」這個形容出現了三次。因此,人類為能「回歸」天父,能面對面見到天主,他必須是「潔淨」的。因為,人類越接近「光明」,他便越看見自己的汚穢,而體會到「潔淨」的需要。故此,在信仰上,在聖事中我們發展了一些「潔禮」,為使人類能更接近天主。因此,在信仰的深度上,當我們越接近天主,天主的恩寵便會使我們打開心靈深處,最隱蔽的角落,藉著聖寵醫治我們內心的傷痛,從而得到「新生」。 對於「潔淨」,我們是藉著天主聖言的恩寵,在葡萄樹的比喻中,主耶穌指出:「你們因我對你們所講的話,已是清潔的了」(若15:3)。藉著聖言,聖神打開了我們的明悟、轉化我們的理性及意志,好能以天主的愛去看這世界;在大司祭的祈禱中,主耶穌這樣說:「求你以真理祝聖他們:你的話就是真理」(若17:17)。這份「祝聖」,配合著司祭的「神聖崇拜」,為能進入天主臨在的氛圍;如此,人只能藉著「沐浴」在天主聖言的恩寵中,才能相應的與主結合。因此,在這主的晚餐中,主耶穌除了為門徒洗腳之外,還邀請門徒「彼此洗腳」;因為藉著這份「互愛」的經驗,我們才能明白為「他人」而活的道理。這也是主耶穌降成人,與人相似;為人捨身、受難至死的真正意義。 各位主內兄弟姊妹,主耶穌現在邀請我們「提昇」自我,為他人而活;彼此服務,以獲享「永生」,你們準備好了嗎?

Continue reading

2022年4月10日 聖枝主日

主耶穌榮進耶路撒冷 路加福音中,主耶穌的傳教生活是指向「耶路撒冷」,這是祂生命的朝聖、生命的「提昇」;然而,為主耶穌對現世生命的提昇,祂的終極目標是「在十字架上的自我奉獻」。因此,祂所朝向的並不單是地上的耶路撒冷,而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提昇到天堂,面對面與天父相遇。因此,主耶穌藉著「十字架」,愛我們「愛到底」。 在主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前,曾遇到一位乞丐巴爾提買;「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罷」。他要求的是使他看見的神蹟;主耶穌回應了他:「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主耶穌使巴爾提買復明。藉此,群眾對「默西亞的期待」好似能在主耶穌身上實現!他們跟隨著主耶穌走向耶路撒冷。 主耶穌和門徒到了貝特法革和伯達尼,準備從橄欖山進入耶路撒冷,這是默西亞來臨的方向。主耶穌叫門徒準備的如同經上所載的一樣;這為我們而言,並沒有不妥。但是,為主耶穌當時的群眾,卻充滿著「奧秘」的氛圍。因為,主耶穌所行的是一位「君王的權利」:「熙雍女子,你應盡量喜樂!耶路撒冷女子,你應該歡呼!看,你的君王到你這裏來,他是正義的,勝利的,謙遜的,騎在驢上,騎在驢駒上」(匝9:9)。 主耶穌是「和平之王」、「簡樸之主」,「窮人的朋友」,祂藉此摧毀戰爭的武器,祂的慈愛伸展到天涯地角。主耶穌的「王權」,並不是為滿全個人的意願,而是服從天主的旨意。祂的能力來自「上主的貧窮」和「上主的和平」;這是有別於現世當代的價值觀。 在這點上,讓我們反省自己的生活:我們內心所追求的是甚麼?我們用甚麼態度滿足內心的渴望?今日,我們面對著「疫情」及「戰爭」;我們能否獨善其身?主耶穌願意愛我們「愛到底」,走上了十字架之路,我們是否也願意為愛而犧牲,與近人分享我們所擁有的,而分享他們的痛苦與悲傷,且為近人帶來希望? 主耶穌榮進耶路撒冷時,有兩個特點:群眾將外衣鋪在地上、且大聲歡呼:「賀三納!因上主而來的君王,應受讚頌!和平在天上,光榮於高天」。首先,將外衣鋪在地上是以色列王權的傳統;而歡呼「賀三納」,則是一份喜樂的呼喊:默西亞的來臨,達味的王國及天主的王國的重新建立。正如聖詠118所敘述:「奉上主之名而來的應該受讚頌,我們要由上主的殿內祝福你們」(詠118:26)。 為新生的教會,「聖枝主日」並不是一件過去的事件;正如主耶穌謙遜地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教會也一次又一次地體會到主耶穌謙遜地臨在於餅酒形之中。教會在彌撒中,祝福那些接受主耶穌至聖聖體的信眾,她不只一次的祝福,而是恆常地祝福所有接受祂的人。我們作為一位朝聖者,我們朝向主耶穌;並與祂一起向上「提昇」,背起十字架、接受死亡,及復活帶來的新生命。我們在聖體聖事中與祂結合為一,並活出在主內的福樂!

Continue reading

好消息

我們增加了「聖樂祈禱」專欄,並得到 Vox Anique Choir 的答允,將他們的聖樂祈禱,轉發到我們的網站上;同時,他們日後也會和我們合作,推廣「苦難日課」祈禱,並發放在網站內。 此外,我們亦得到公教青年音樂家 Ivan Leung 的答允,將他所彈奏的聖樂,轉發到我們的網站上。藉此,讓我們能從文字的領域外,發展與主密談的空間。

Continue reading

寡婦的兩文錢

今早彌撒中,我對福音所述的窮寡婦有很深的體會。這位窮寡婦不是將自己的部份財產捐獻出來,而是將她的全部家財!我們可以體會到她對上主完全的信賴,她將一切交托在上主的手裡!試想我們今天的生活,就算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坊眾,他們總也有一點擁有;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能為生活造就一點「安全感」!可是,這份「安全感」是否真的「安全」?當一個人不斷追逐財富、享受、權力的時候;他的眼光便會不期然地只注視著自己。那份自我價值的膨脹,使他忘記了關顧週遭的兄弟姊妹!如此,他在社群中便產生了一份「分裂」的危險!他不能完全地活出「互愛」的精神;若一個社會沒有了「互愛」,整個社會便會淪落、失去互動的平衡。貧富的差距也能使社群「不安」,而出現一些偏頗的行為!主耶穌鼓勵我們要「彼此相愛」、且要在祂內得到因「互愛」而來的幸福!因此,當我們完全「降服」於主耶穌基督時,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感」,而得進入祂的圓滿之內!這也是這位窮寡婦所相信的、也是她所做的行動的因由!

Continue reading

逝去的青春

昨天,當你還年青,你有無限的青春,可以任意莽為; 今天,當你已成長,你有生活的歷練,可以謹慎自持。 昨天,當你血氣方剛,你會不顧一切,為理想發奮; 今天,當你成熟穩重,你會顧全大局,為真理正言。 昨天,當你無知犯錯,你在心靈上,劃上沉痛的傷痕; 今天,當你自知克制,你在生命中,注下逾越的烙印。 昨天,逝去的青春,已不能挽回,只可在回憶中有所追念; 今天,正茂的芳華,已不能拒絕,只可在現實中有所期盼。 讓我們為明天而努力,讓生命中的滿全,能在希望中,得到上主的眷念!

Continue reading

逝去的青春

昨天,當你還年青,你有無限的青春,可以任意莽為; 今天,當你已成長,你有生活的歷練,可以謹慎自持。 昨天,當你血氣方剛,你會不顧一切,為理想發奮; 今天,當你成熟穩重,你會顧全大局,為真理正言。 昨天,當你無知犯錯,你在心靈上,劃上沉痛的傷痕; 今天,當你自知克制,你在生命中,注下逾越的烙印。 昨天,逝去的青春,已不能挽回,只可在回憶中有所追念; 今天,正茂的芳華,已不能拒絕,只可在現實中有所期盼。 讓我們為明天而努力,讓生命中的滿全,能在希望中,得到上主的眷念!

Continue reading

逝去的青春

昨天,当你还年青,你有无限的青春,可以任意莽为; 今天,当你已成长,你有生活的历练,可以谨慎自持。 昨天,当你血气方刚,你会不顾一切,为理想发奋; 今天,当你成熟稳重,你会顾全大局,为真理正言。 昨天,当你无知犯错,你在心灵上,划上沉痛的伤痕; 今天,当你自知克制,你在生命中,注下逾越的烙印。 昨天,逝去的青春,已不能挽回,只可在回忆中有所追念; 今天,正茂的芳华,已不能拒绝,只可在现实中有所期盼。 让我们为明天而努力,让生命中的满全,能在希望中,得到上主的眷念!

Continue reading

那些年的新詩–石隙間的小花

我當時年青,不知愁滋味,卻譜上新詩,為廿五年的青春作出成長的註腳!接著的那一年,我便進入修院接受培育;轉眼間,晉鐸也快將廿五年!可是,這首新詩仍在我的心中縈繞;在此,我願與你們分享我的青春赤誠: 石隙間的奇葩 這一朶小花, 生長在溪水旁、 石隙間, 頑強的鬥志戰勝生命的挑戰。 雨打風吹, 沒有半點退縮, 勇敢接衝擊的現實, 迎向光明的未來。 朝陽初露, 洋溢大地溫情, 晚霞垂暮, 滿載歸家歡暢, 妳卻卓然䇄立於石隙之間。 在沈默中, 面對逆途的鍛鍊, 在鍛鍊中, 緊握生命的終向, 這一朶小花是石隙間的奇葩。 (此詩寫於一九八四年)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