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文德講座-01

聖文德生平及其對教會的貢獻

(一)聖文德的生平

文德原名若望斐丹匝(John Fidanza),生於意大利中部巴熱羅城(Bagnoregio),出生年份不確定(1221,亦有研究為1217),但他是出生於小兄弟會新興時的高峰期。他在巴熱羅城的方濟會院中接受了基礎的教育。文德聖方濟沒有直接的接觸。聖方濟於1226年逾越(離世)時,文德仍是一個小孩子。雖然聖方濟可能在他的宣講旅程中曾於巴熱羅城宣講而接觸過文德,但文德郤從沒有提及他與聖方濟的見面。但他郤見證了他曾在一次重病,他的母親瑪利亞(Maria di Ritello)向聖方濟轉禱後得到痊癒。近代學者認為他這次重病痊癒的經驗應發生於1228-1231期間,即於聖方濟宣聖後。

文德於1235年前往巴黎大學修讀,因而與小兄弟會有所接觸。小兄弟會於1217年於巴黎駐紮,開始宣教,並於1240年建築為學習弟兄的大型修院。在巴黎的小兄弟中,有一位是於1236年入會的亞歷山大赫匝(Alexander of Hales)。他在未入會前已是一位於巴黎大學擁有「座席」(Doctoral Chair)的教授。因而當他入會時,他亦將「座席」帶進小兄弟會,從而將小兄弟會的學院(School of Friars Minor)成為巴黎大學的一部份,開展了小兄弟會於巴黎的「知識傳統」(Intellectual Tradition)。

文德於1243年加入小兄弟會,並於亞歷山大赫匝指導下學習,同時亦受John of La Rochelle。1245年受教於Eudes Rigaud 及William of Middleton。文德相當崇拜亞歷山大,同時由於亞歷山大亦非常欣賞文德的才華及德行,因而他對文德的影響相當深。教宗Sixtus IV 在文德的列聖品諭誥中指出:「聖文德在學術上的偉大,且在謙遜及聖德上同樣偉大。他的純真及如鴿子般的簡樸,正如亞歷山大赫匝所形容:『在文德身上,我看不見原罪的遺害』。」當時,除了亞歷山大及其他小兄弟會學者的學養吸引文德外,還有聖方濟的簡樸。因此,除了巴黎大學知識傳統的陶成外,亞西西的簡樸更造就了文德。正如教會是由一群簡單的漁夫開始,經過發展包含了有名及熟練的博士;同樣的情況亦出現在聖方濟所創的小兄弟會。如此,天主向我們指出並非由於人的苦心經營,而是由於主基督的願意而創立了修會。除了亞歷山大赫匝外,聖安多尼及其他小兄弟會早期兄弟的芳表也吸引了文德文德在入會後,仍繼續他的神學課程。當時,教會仍未對初學生採取禁閉式的訓練。為文德而言,修道生活與神學研習是分不開的。

文德於1248年考獲聖經教授資格,並於1251-52年間教授「隆巴哲學命題」(Sentences of Peter Lombard),並發表了「隆巴哲學命題註疏」。1253年文德考獲博士銜,正式成為大學教授,並成為巴黎大學方濟學院的領導人物。1256年,文德面對William of St. Amour 的挑戰,維護修會貧窮的理想,發表了「基督的神貧論」。

1257年文德當選為小兄弟會第七任總會長,整頓了當時修會面對挑戰。文德是一位能幹的行政人員,他為修會提供了規則與程序,使處於分離危機的會士們能重新團結。他經常提醒會士們的不是作為基督徒的價值,而是作為一位跟隨微末的亞西西方濟的價值和意義。在文德作為總會長前,在他的著作及講述中均沒有提及聖方濟,對他的生命知道的也很少。他在1257年所著述及發表的均是他在巴黎大學任教時的學術研究。但在他當選後,聖方濟的形象便相當明顯了。文德在他所著作「心靈邁向天主的旅程」的序言中給予他對聖方濟的指標:「我雖是一個不肖的罪人,卻忝為聖方濟總理小兄弟會務的第七任繼承者。我為則效聖父方濟而熱切追永上述和平。在聖父方濟逝世三十三周年接近其慶辰時,我曾在天主的策動下,為了喜愛並尋求精神和平而退居於拉維納山的幽靜處所。在我集中心思以探索怎樣使我的心神上達於天主時,我記起聖父方濟在此處所遇到的奇蹟,亦即他看見一位就像被釘於苦架的、有翅子的熾愛者。我當時立即注意到:那次神視面顯示聖父方濟在靜觀時所感到的出神;另一方面則在指出取得該神視的途徑。」文德亦指出:「途徑無非熱烈愛慕被釘的基督」。當代方濟學者Eric Doyle指出:文德隱修於拉維納山為被釘基督所轉化,在他內已印上了基督被釘的印記。他從經驗知道團體中的會士並非全是聖人,亦知道不應太著眼於個別會士的缺失,反而應著眼於大團體的成聖。文德對管理修會採取中庸態度,他一方面努力忠於聖方濟的理想,另一方面發展修會趨向建制的路線。對於「貧窮」的註釋,他則容許在修會發展的過程中,作出適應及更新。

1265年教宗克來孟擬任命文德約克總主教。文德堅持不就。八年後,1273年教宗額我略十世頒詔任命他為樞機,兼任亞巴若(Albano)總主教。文德接受樞機職務後,亦協助教宗準備第二屆里昂大公會議。此次大會的主題包括:(一)教會的更新;(二)教區神職與行乞修會(Mendicant Order)的修好;(三)羅馬與希臘教會的修和。文德於1274年7月15日──里昂大公會議閉幕前兩天──逝世。他死亡的原因耐人尋味,他是否死於自然?或因作為總會長而心力交瘁?或是其他因素導致他的死亡,歷史上沒有留下任何準確的記錄。1482年4月14日史斯督四世列他入聖品,並於1588年3月14日史斯督五世宣告他為「愛火聖師」(Seraphic Doctor)。

 

(二)聖文德對教會的貢獻

(A) 聖文德的著作

文德的著作共分為三個時期:

  • 作大學教授期間(1248 – 1257):
  • 學術專著:「隆巴哲學命題註疏」;
  • 聖經釋義:(1)訓導篇;(2)路加福音;(3)若望福音;
  • 三套可議論的題目:(1)福音的成全;(2)基督的認知;(3)聖三的奧蹟;

 

  • 建立「方濟靈修」體系(1257 – 1267):
  • 「心靈邁向天主的旅程」(The Soul Journey Into God):文德在拉維納山默想聖方濟「六翅子色辣芬天使」的神視。這是一部「先鋒」作品,因為文德在進入第二時期的靈修視野時,亦包含了第一時期的推論內容。
  • 「生命之樹」(The Tree Of Life):默想主耶穌的奧蹟,內容所描述的十二果實,焦點於人性的耶穌。
  • 「愛的烈焰」(三條道路) (The Triple Way):指出靈修生活的三個階段,即「煉路、明路、合路」。
  • 「獨白」(Soliloguy on the Four Spiritual Exercises):有關四種靈修的操練。
  • 「靈魂的治理」(On the Government of the Soul)
  • 「帶出基督:嬰孩耶穌的五個慶節」(Bringing forth Christ: the Five Feasts of Child Jesus)
  • 有關聖方濟生平的「方濟大傳」(Major Legend of St. Francis)及「方濟小傳」(Minor Legend of St. Francis)

 

  • 為修會辯護(1267 – 1274):
  • 「行乞會士的答辯」(Defense of the Mendicants):1269年,面對Master Gerard of Abbeville所發起對會士們新一輪的攻擊,所作的答辯。
  • 為面對巴黎大學文學院所教授非正統的新亞里士多德模式學說,而作了三個系列的大學講座,並以拉丁文對照(Collationes)以下的課題:

(1)十誡 (On the Ten Commandments);

(2)聖神的七個禮物 (On the Seven Gifts of the Holy Spirit);

(3)六天的創造 (On the Six Days of Creation)。

 

(B) 靈修的新趨勢:

文德的靈修作品強調主耶穌的人性,從與主耶穌的獨特關係孕育出以「感宫及想像」(senses & imagination)能帶領人與天主結合。他強調對主耶穌的人性的敬禮,特別在受苦的基督身上,可經驗到天父對主基督的愛,並引領人到達至與主真實而充滿愛的關係。正如他寫給貧窮佳蘭修女的信中所言:「讓你的愛帶領你的步履到達耶穌的傷痕、到達主耶穌所受的茨冠、讓你整個人從耶穌身上的側門進入祂的聖心」。雖然他擁有非常穩固的神學訓練,但文德指出高尚的推理及有說服力的論點,並非獲得喜樂與平安的因由,而是貧窮、祈禱、和愛的能力,這一切均植根於聖言豐富的土壤上,並帶領忠信的基督徒進入天主滿溢的美善。基督徒信仰的根建基於天主與受造物的整全關係,而這關係則以基督為中心。

十五世紀時,文德的作品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因為當時這巨大的神學綜合面對很大挑戰,而信仰的神秘傾向則抬頭。1440年佛羅倫斯大公會議更重新介紹文德的作品,為與拜占庭教會協商。

 

(C) 文德給所有省會長的信:

修會需要「改革」的十點:

  1. 得到金錢的多重方法;
  2. 會士的懶散;
  3. 會士的遊手好閒;
  4. 糾纏不休的行乞,使人見到會士如同見到盜賊般恐懼;
  5. 會院的宏偉龐大;
  6. 會士對某些人的過份友愛(特別是有錢的,及有影響力的人);
  7. 不明智地授予修會的職務;
  8. 貪婪地接受葬禮及遺產;
  9. 頻密地由簡單的居所轉向奢侈的居住環境;
  10. 普遍奢華的生活方式。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