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從聖教會伊始,信友就喜愛呼號耶穌至聖聖名,十四世紀中葉,對恭敬耶穌聖名,開始在禮儀中有所慶祝。經過西納聖伯納定及其弟子在意大利和歐洲各處的大力宣傳,十六世紀時,乃成為禮儀中的人一個節日。教宗克肋孟七世於一五三零年,首先恩准全小兄弟會,以教會日課經慶祝耶穌聖名節。

安琪一二四八年生於翁比雅。年輕時曾一度喜受榮華,但不久即棄絕世俗,入方濟第三會,並吸引許多婦女效法她的榜樣過作補贖的生活。她在愛主愛人,尤其愛窮人以及謙虛、忍耐及神貧方面特別突出。她蒙受了許多天上神恩,對敬禮基督生平和奧蹟極其虔誠,並在靈修方面留下許多卓絕的著作,誠不愧為「神學家的導師」。一三零九年逝世於福利諾城。

真福和德理一二六五年生於意國。及後,進方濟會,嚴守規律,克己謙遜,救人心火熱烈,求得准許,到遠方傳佈福音。先到小亞細亞、亞美尼亞、麥地亞、波斯、印度等地,最後千辛萬苦來到中國,在北平首任總主教蒙高味諾指導下傳教三年,據說因他而歸主的有三萬多人。總主教派他回國,並攜帶元世祖忽必烈致教宗親函,覲見駐蹕於亞威農的教宗,請求再派更多的傳教士來中華開拓基督的神國。不料回國後,因病逝世,時在一三三一年一月十四日。

聖方濟的五位門徒──伯辣德、伯鐸、顧溪、右篤和奧道,一二一九年到了西班牙,在給回教徒宣講福音時,被捕,解往摩洛哥後,仍宣講不停,旋於馬辣克被捕入獄,受了很重的苦刑。一二二零年,為當地回親王殺害。

嘉祿以為天主召喚他成為一位印度的傳教士,然而,他卻從未抵達過該地。天主對這一位十七世紀的 Juniper 修士有著其他更好的安排。

聖人誕生於羅馬東南方的塞茲城,自幼即被聖 Salvator Horta (三月 18 日)與聖巴思嘉 ( 五月 17 日 ) 二位聖人的生命所影響,而希望成為一位方濟會士。他在 1635 年時,達成了這個願望。聖人在他的自傳中告訴我們:「天主在我心中,置放了一個懷有熱願成為窮人、並為了祂的愛而求矜憐的修士的決心。」

嘉祿在義大利不同的會院中所從事的服務有:煮飯、看門、輔祭、園丁以及乞討等。某程度上來說,他是那種相信「事情遲早會發生( an accident waiting to happen )」的那種人;當油因油炸洋蔥而冒出火焰時,他會藉此同時在廚房中升起炊火。

有一個故事可以說明,嘉祿是如何貫徹地承繼了聖方濟的精神。長上命令當時任看門的嘉祿,僅施捨食物給來到門前求助的旅行會士即可,他完全遵從了這項指示。於是,給會士的施捨自動地減少了。嘉祿向長上確認了這二個事實的相關性。因為當會士重新給予所有登門者所需的施捨,給予會士的矜憐也會同時增多。

在其告解神師的指導下,嘉祿撰寫了他的自傳《天主顯赫的仁慈 — The Grandeurs of the Mercies of God 》;他同時也寫過幾本其他的靈修著作。多年來,他都妥善地遵循了不同神師所給予他的指導;這些人都協助嘉祿分辨出了那來自天主的想法與抱負。他人亦常尋求嘉祿的靈性忠告;教宗克來孟九世( Pope Clement IX )臨終前,就曾召喚聖人到其身旁尋求他的祝福。

對於上主的神聖眷佑,嘉祿向來堅信不移。 Fr. Severino Gori 就曾說過:「藉由過去的經驗,他憶起自己所要追尋的,就僅是永恆而已。 」 (Leonard Perotti, St. Charles of Sezze: An Autobiography, P215)

嘉祿最後於羅馬里帕( Ripa )的聖方濟會院中過世,並且也被葬在該處。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於 1959 年將其列為聖品。

斯託卡向我們顯示了:為天主而成為自由的意義什麼。 聖女誕生於義大利 Samaragda 的 Messina( 今西西里 ) 的一個貴族家庭裡,年輕時即拒絕了父親對其婚姻的安排。十六歲時,她便進入了附近的聖佳蘭隱修院修道,接受了斯託卡這個會名。她在該隱修院生活的十一年間,專事負責照顧病弱的姐妹們,甚至一度照顧並餵養那些感染瘟疫者。 聖女一生都在尋求更嚴格地實踐聖女佳蘭的會規,她還為此目的於 1460 年建立了一座隱院。四年後,該院於 Montevergine 予以重建,聖女並於該處多次擔任院長一職。 斯託卡對於敬禮聖母以及耶穌的苦難從不遺餘力,多次,藉由她的代禱,全城都能免於地震的災害。世人也常以「梅希納的斯託卡」( Eustochia of Messina )來稱呼這位聖女。 聖女於 1988 年榮列聖品。
若望並不知道,為了宣講福音,耶穌將他領到何處。然而,他相信天主會賞賜他力量以符合傳教士的召叫。若望的這個召叫,引領他走進了肯薩斯 Kansas 的殉道之旅,而該處正是他誕生之年才被西方所發現的「新世界」。 聖人來自於西班牙南部,同時也在該處成為一位方濟會士。 1562 年,他離開家鄉,前往墨西哥成為一位傳教士,在 Hidalgo 以及 Jalisco 一帶進行福傳工作。 1540 年,他在探險家 Coronado 的伴隨下,來到了新墨西哥。隔年,若望繼續與探險隊前進到Kansas 。在那裡,他遇到了 Quivira 的印地安人。探險隊後來雖回到了墨西哥,但若望卻選擇留在該處繼續福傳工作。 一日,若望在前往 Quiviras 印地安人的世仇 Kaws 的路上時,被一群 Quiviras 的印地安人所殺,成了最少有 79 位在美洲殉道的方濟會士中的第一人。

瑞士日內瓦市位於四十五哩長的日內瓦湖西端,與法國接壤。十六世紀,薩威(Savoy)公國失去了這個城市,和湖北面的弗州(Vaud),以及湖南面的卡巴拉斯 (Chablais),它們落入了瑞士的卡爾文信徒 (Calvinist) 手中。薩威公爵以放棄弗州的擁有權,最終取回了卡巴拉斯,但卡州的民眾已經成了狂熱的卡爾文信徒,當時日內瓦主教居於日內瓦南面約二十哩的安涅司(Annecy)。

沙雷士聖方濟於1567年在安涅司附近的狄薩禮士大莊園中出生 ,成為狄薩禮士------即以前的薩威公國----- -一個顯赫貴族家庭中最傑出的成員。他父親世襲了挪娃利士(Nouvelles)地區的爵位,又通過婚姻取得了玻斯 (Boisy)地區的爵位。

沙雷士聖方濟在領洗時 ,同時奉亞西西聖方濟和聖文德為他的主保聖人,而在他被委任為日 內瓦的助理主教後,他加入了聖方濟聖索善會【方濟兄弟連線大同盟】(Archconfraternity of the Cord of St Francis),他不是方濟第三會的成 員,而是保祿聖方濟(St. Francis de Paul)創立的最小兄弟會的第三會(Third Order of the Minims)的成員,但他終於1617年經嘉布遣會士 (Capuchins)與聖方濟第一會扯上關係 ,而毫無疑問他的精神與那天使般的聖人十分相近。他曾告訴嘉布遣會士,他是通過特別的聯繫從屬於方濟會;而在1609年 ,這位繫著聖索的神聖主教,發表了一篇精采的道理 ,並加入了善會的傳統遊行行列。由於他在亞西西寶尊堂得到了極 大的靈性恩寵,他特別親愛這聖堂。在日內瓦湖南岸的艾維安 (Evian),亞西西聖方濟向他顯現說:「你渴望殉道 ,正如我曾經渴望殉道一樣,但你也會如我般得不到殉道 ,你將要成為你自己殉道的工具。」

雖然他父親有其他的計劃 ,但從少年開始,沙雷士聖方濟就極渴望將自己完全奉獻出來為天主 服務,他十四歲至二十歲在巴黎大學讀書,虔誠的狄亞基院父 (Abbe Deage)是他的導師;在巴度亞(Padua)再多修四年的法 律哲學後,他獲頒法律學博士學位。1593年,他終於得到父親的 同意,進入神聖的修院;由於在學時期投入了很多時間進行神學研究 ,他於六個月後就被立神父品。

不久之後,他自願參與帶領卡巴拉斯州民眾重歸羊棧這個既困難又危 險的任務,他多次奇蹟地從刺客手中逃離死亡,但他仍堅持勇敢和耐心地工作,並在四年後成功轉化了大批的 卡爾文信徒。1599年他被委任為主教的助理,1602年他成為 日內瓦的主教,在任二十年間他注入了一套堪作模範的態度 。因著他驚人的耐性和溫文,沙雷士聖方濟被確定稱為「君子聖人」 ,他常常以鎮靜的溫順與仁慈來鍛鍊他那永不言倦的熱誠 ,他是每一個神父和主教的模範。雖身為學者,他堅持使用簡單的教 理問答和講道,並且以身作則。不單有薩威的,更有法國各個城市的 民眾大批大批的來聽他講道。

他開始了他的寫作事業 ,製備了解釋教會基本教義的單張,以與卡爾文主義的繆誤作對比 ,來向卡爾文信徒傳道。他著名的作品有:Philothea或導 向虔誠的生活 (Philothea,or Introduction to a Devout Life) 和Theotimus論天主的愛 (Theotimus, a treatise on the love of God)。

1604年他在迪戎(Dijon)認識了若翰納·方濟加·尚達爾 (St. Jane de Chantal),並為她及通過她成立了一個稱為「聖母往見會」 (Visitation Nuns)的護士/教學修會。他於1622年12月28日在里昂 逝世,於1661年被立為真福,於1665年被列聖品 ,並於1877年被宣為「教會的醫生」,他是天主教新聞從業員和 天主教出版界的專門主保。

聖方濟論及這位聖善的小弟兄時說:「我的弟兄們,為了天主,但願我有一整片森林的 Juniper 兄弟。」

1210 年, Juniper 加入了小兄弟會。但關於他之前的事蹟,我們所知甚少。聖方濟曾派遣他為 Gauldo Tadino 以及 Viterbo 的小弟兄們建立「居所」;聖佳蘭臨終之際,Juniper 曾帶給聖女一些安慰;他個人對耶穌的苦難極為崇敬,且其儉樸則最為人所樂道。

在《聖方濟的小花》一書中,有幾則關於 Juniper 的小故事,描繪出了他那有點令人惱怒的慷慨。有一次,他正照料著一位極想吃豬腳的病人。得知了他的渴望之後,這位樂於助人的小弟兄,便走進了附近的一個莊園裡,抓了一隻豬,便切下了該豬的其中一隻腳,烹煮服事了這位病人。該豬的主人得知後,極為憤怒,便立即將此事告知Juniper 的長上。當他了解自己的過錯之後,便極力地表示歉意。為此,該豬的主人還息了怒,並將該豬的其他部分贈與了小弟兄們。

另一次, Juniper 曾被命令,該停止將自己身上的部分衣服施捨給路上遇到的衣不蔽體之人。 Juniper 非常願意服從長上的命令,但他還是向一位有需要的人表示,自己雖無法將身上的長衣給對方,但卻也無力阻擋對方將它取走。還好,弟兄們學會了不隨便亂擺東西,因為 Juniper 很可能會將這些送走。

這位小弟兄於 1258 年過世,葬於羅馬的 Ara Coeli Church 。

雅琴達一五八五年,生於距離委台波不達的一個羅馬貴族家庭。年輕時,入方濟三會作修女,初對會規鬆弛,不料身患重病,痊癒之後,看破世俗的繁榮,克己苦身,做了極嚴厲的補贖,勤行愛德的功行,因而蒙天主賞賜了許多天上的神恩。一六四零年逝世。

 

 

一月三十日  聖雅琴達(紀念)
經文見貞女通用:每日頌禱

誦讀

誦讀二 選讀金口聖若望的聖詠註釋
論悔改講解聖詠第六首
這是補贖的功效及流淚的益處。心靈若真地懺悔了,以後便不為任何物慾所束縛。我們也該這樣行事;我們不應讓任何人阻止我們,即使他是一位頭戴王冠的人物;他若阻止我們這樣行事,我們應不惜與他絕交。如果身為君王而生活於罪惡中,便再沒有比他更卑鄙下賤的人了;反之,一個俘虜如果具有聖德,則無人比他更為高貴。 「主俯聽了我哭泣的聲音」,聖詠不只說:「他俯聽了我的聲音」,而且還說:「他俯聽了我的哭泣的聲音」,你看天主多麼良善,對於施恩多麼豪爽!此處所謂「聲音」,並不指嗓音的大小,而是指心靈的情感;所謂「哭泣」並非指眼裡流的淚水,而是指出自靈魂的淚水。一位為天主所俯聽的懺悔者能很快獲致這好處,即遠離惡人的習性。 「我的仇敵必要受辱驚慌,轉瞬之間必會含羞逃亡。」我以為這祈求的最大好處,是含羞敗退。因為背道而弛的人,若蒙羞後退,就會停止作惡。一個在危險中行走的人,如果他受到警告,並即時回頭,必能逃脫災禍。譬如:我們若看到有人在懸崖及危險地區行走,勢必阻止他繼續前行說:人,你往那裡去?你面前有懸崖。同樣,天主亦警告惡人及早回頭,就如一個騎著瘋狂之馬的人,若不能及時控制馬的野性,必然很快喪失性命。
所以,弟兄們,我們要善用補贖,為治療神病和求得救恩;我們要接受消除我們罪惡的良藥。補贖並非口頭空話,而是以行動證明的事實。出自內心的懺悔,消除罪惡的污染。經上說:「你們應該洗滌,應該自潔,從我眼前革除你們的惡行,停止作孽」。這累贅的話表示什麼?難道「從你們心裡革除惡習」還不夠嗎?為什麼又加說「從我眼前」呢?因為天主的看法與人的看法不同,人所看的是表面,天主看的卻是人心。天主警告我們,不要以補贖的外貌來改變補贖的真面目,而應在他那燭照隱微的聖目前,拿出補贖的真成果來。

對答詠

領 沒有丈夫的婦女和貞女
答 所掛慮是主的事,一心使身心聖潔。
領 天主是我心中的力量,是我永遠的福分。
答:所掛慮的是主的事,一心使身心聖潔。

結束禱詞

請大家祈禱: 天主!你以聖愛之火,燒熱聖雅琴達貞女的心,使她成為恆久刻苦補贖的典範。因她的轉禱,求你恩賜我們常能痛哭我們的罪過,並生活在你的聖愛中。以上所求,是靠你的子我們的主天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永生永王。
答:阿們。

二月

就在方濟尋求教宗依諾森三世口頭允准新的弟兄團體成立的不久後,維安就在如何服事天主的事上,做了一個明確的決定。

維安誕生於佛羅倫斯的 Castel Fiorentino ,靠近屬於貴族但卻貧窮的 Attavanti 家族。 12歲時,她便離家開始擔任伯母的管家。在一次的飢荒中,維安對窮人的慷慨,反而讓她陷入了麻煩之中。因為她將叔父已賣出的一些豆子施捨了出去,使得叔父異常地憤怒。但隔天,倉庫裡卻又奇蹟般地堆滿了豆子。

在聖女 26 歲的時候,她決意以其餘生致力於祈禱與補贖的生活。於是,她搬到了佛羅倫斯聖安尼堂的一座小室裡,渡著隱士般的生活。這間小屋沒有任何的門,僅有一小窗口藉以領受聖體以及所需用的食物。

1222 年,當聖方濟在佛羅倫斯附近宣講時,方濟給了聖女在俗方濟會的會衣,並且鼓舞了她默觀的生活。 1242 年的 二月 1 日 ,聖女在祈禱中與世長辭。而她的小屋則保留到了今日。

1533 年,教宗克來孟十二世批准了對這位聖女的敬禮。

為慷慨地回應天主子民的需要,亞歷沙姆姆遠從德國來到美國建立了一個修女的團體。稍後,她又拜訪歐洲,為新的愛德工作在該處建立起修女的團體。

Emma Franziska Hoell 生於德國的 Buhlertal ,父母分別是 Anselm Hoell 與 DorotheaFritz, 是家裡五個孩子中的第二個小孩。即使還是個小孩, Emma 就已是非常樂於助人了。

當她 19 歲時, Emma 去了 Schwarzach 的黑森林村( Black Forest village ),加入了另外五位年輕婦女的團體,在一位堂區司鐸的指導下,照顧著無依的孤兒。很快地,這群人就發展成一個依循方濟會規的修道團體。由於孤兒人數不斷激增,遠超過能照顧他們的財務,因此 Alexia 修女便要求她的姐妹從事別的工作,好能支持照顧孤兒的需求。然而,她們的創會神父卻不希望此團體過於龐大,再加上有些渴望修道者也因她們的財務問題而離去,因此 1872 年時,這團體仍只有十位成員。

同年,因著一波「反天主教運動」,致使該地的總主教解除了 Schwarzach 修女的聖願,並允許她們回家。 Alexia 修女視此為建立自給自足的修道團體的一個機會,這正是她長久以來的展望。為此,她與 Alfons 和 Clara 修女一同離開,前往美國。

最後,她們落腳在 威斯康星州 Wisconsin的密爾沃基Milwaukee ,並與正為當地學校尋覓老師的本堂神父 Anton Michels 相遇。 1874 年的四月 28 日,這三位修女前往威州的 New Cassel ( 今New Campbellsport ),去協助該地堂區的學校,且開辦了一所專為女孩子的寄宿學校。自此,她們的修會──聖方濟學校修女會( The School Sisters of St. Francis )就此誕生。

在該世紀結束前,這些修女也已在美國開始了醫院的工作,並且建立了一個歐洲會省,該省為那些有過失的青年、罪犯、精神病患提供了住所,也為年輕的婦女學生以及社會性的活動提供住宿的場地。

Alexia 姆姆特別選擇關照那些社會上的邊緣族群以及被遺棄者為她的服務對象;即使當時的教會並不是很贊同婦女接受更高等教育,但 Alexia 姆姆卻早就開始推動婦女的受教權益了。稍後,修會的共同創立者 Alfons 姆姆,這樣論及 Alexia 姆姆說:「她對社會的覺察力是非比尋常、生動且深刻的;哪裡出現需要,她就會將協助與紓緩帶到該處。」

若瑟向來避免與那些削弱福音價值人們有所妥協。

聖人誕生於那不勒斯王國(the Kingdom of Naples )的 Leonisa /Leonessa/Leonissa;1573年時,加入了他城中的嘉布遣會。他從不讓自己享用豐盛的肉食,也拒絕提供自己舒適的環境;他也為自己的鐸職以及宣講生涯做了妥善的預備。

1587年,他前往君士坦丁堡,去照料那些在土耳其主人轄下工作,但卻充滿驚恐的基督徒奴隸們。為此,他遭到監禁,並在被釋放時,遭到警告不得再繼續先前的工作。然而,他卻堅持如此行,以致再度被監禁,並被處以死刑。後來,他又奇跡地獲釋。於是他回到義大利,向窮人宣講福音,並促和那些多年來處於彼此仇恨的家庭與城市。

1746年,榮列聖品。

天主教會在德國所受到的迫害,反而豐富了在美國的天主教會;某地發生的反對浪潮,能為服事天主者在他處創造其他的機會。就如同聖方濟一樣,德蘭姆姆寧可緊抓住機會,也不會為失去的部份而哀哭。

Aline Bonzel 誕生於德國 Westfalen 南部的一個叫 Olpe 的小城鎮裡。她的家庭在鎮上非常有影響力,但卻極為虔敬。年輕時,她就加入了在俗方濟會了。

為 Aline而言,十字架是很熟悉的,因為她的父親,在其7歲時即已過世;她的心臟問題,也在其年幼之時剝奪了她所喜愛的運動。就在Aline初次在社會上嶄露頭角後,她宣佈了自己修道的渴望,但她的母親卻予以回絕。

1859年,Aline、她兒時的好友Regina Loeser,以及一位教師Klara Pfaender,在Olpe開始了一個新的修道團體,並且將她們自己奉獻於默觀、朝拜聖體和照顧孤兒的工作之中。

當那位教師決定以奧斯定會規來作為這個新團體的基礎時, Aline與她的朋友卻為此感到困擾,因為最初她們三人都同意追隨聖方濟會規的。後來,她們在1863年時分為二個團體;並且Paderborn的Martin主教宣佈,在Aline(也就是瑪利德蘭姆姆)指導之下的團體,於Olpe是為獨立的修道團體。這新的團體稱自己為「 方濟永朝聖體修女會 Sistersof St. Francis of Perpetual Adoration」。

十二年後, Kulturkampf(一個由普魯士人所發起的反天主教運動)禁止修會接受新的成員。於是,六位由Mary Clara修女所帶領的團體,便在同年遠赴美國,在該處成長迅速;她們在中西部包括Louisiana delta、Arizona以及New Mexico開辦了許多的學校、醫院以及孤兒院。現在美國幾個會省的總部便在Mishawaka、Indiana以及Colorado Springs。

德蘭姆姆有二個極大的渴望:派遣她的修女前往外國傳教區,並能有一個小的修女團體致力於默觀祈禱的生活。今日,她的這二個願望都已實現。一個前往菲律賓的傳教團體,已在1993年成為無染原罪會省;巴西則由德國會省負責管理。在德國與美國,都有幾位致力於默觀的修女,以其祈禱與補贖的生活,支撐著當地的使徒工作。

聖伯鐸1542年生於西班牙。晉鐸後,遠涉重洋來到遠東,在菲律賓傳教多年,1593年同五位兄弟被派至日本,傳教十分努力,歸化了很多人,興建了不少的聖堂和醫院。但因該地發生的宗教及政治糾紛,傳教工作因而受阻,伯鐸被捕入獄,解往長崎,受
盡侮辱,與其他五位方濟會同會兄弟、三位耶穌會會士,及十五位方濟三會會友,1597年二月五日被釘於十字架,完成了光榮的殉道。在方濟三會會友中,有位少年人,名叫鄭安道,父為中國人,母為日本人,亦列入聖品。可說是列入聖品的第一位中國人。

聖女1381年生於法國,父母死亡後,她將所有一切分施給窮人,並穿上了方濟三會會衣,度了長期的隱修生活,最後被收錄為嘉勒會修女。她因了教宗的許可,尤其因了不斷強調神貧及祈禱,曾使許多一會與工會的會院,恢復了原始的方濟會生活方式。1447年三月六日逝世。

當權力欲望驅使著拿破崙揮軍入侵俄國的同時, St. Giles Mary of St. Joseph 也結束了他在方濟會內的謙遜服務以及他身為拿坡里國民的生命。

聖人本名為 Francesco ,誕生於 Taranto ,父母都非常貧窮。父親死後, 18 歲的Francesco 便兼負起照顧家計的責任。在盡完責任,並確認全家生活無虞之後, 1754年,他在 Galatone 進入了小兄弟會。他在拿坡里的 St. Paschal 收容所服務了 53 年之久,擔任過廚師、看門員等不同職務;但最常擔任的,還是該團體的指派求其乞者。

他在為會士以及窮人分施其所得時,嘴中最常說的話便是:「愛天主,愛天主。」這些話,都一直安慰著處於困境中的人,並敦促人悔改。他在拿坡里的街上所顯示的愛德,出自於他的祈禱,並為小弟兄的團體生活所滋養。在他的乞討中,與其相遇的窮人都暱稱他為「拿坡里的安慰者」。

他於 1996 年榮列聖品。

聖藍月旺,1760 年生於意國熱心教友家庭,十七歲入方濟會,1800 年一月十七日到澳門,次年到陝西南部,在我國十六年之久,奔波於陝西湖南兩省之間,只就陝南一帶而言,就有七千多人受洗進教。當時嚴禁傳揚天主聖教,真福捕下獄七月有餘,受盡苦辱。惡徒迫他踐踏十字聖號時,他義正詞嚴地責斥了他們,後被判絞刑,時在1816年二月十三日。教宗良十三世於1900 年五月二十九日將他列入真福品。

聖人生於意國帕辰察,由於打獵發生意外事件,乃變賣所有一切,告別了世俗及他的妻子。加入方濟三會後,到了西西里島,在那裏度了很嚴厲的生活,凡四十年之久,1351年逝世。

思天所搭建的道路與橋樑,連結了許多偏遠的所在;他所修建的最後一座橋樑,便是幫助人們意識到,天主所給予他們的尊嚴與人生終向。

思天的雙親是西班牙的市井小民。 31 歲時,他搭船前往墨西哥,開始當地的莊園工作。事實上,他在當地修建了許多道路,促進了該地的農業交易與其他商業發展;他那段綿延了 750公里 466 哩,從墨西哥城到匝卡特卡斯城( Zacattecas )的道路,共花了他十年的修築時間,且其間還得不斷小心地與沿途的原住民協商與溝通。

當時,思天已是一位富有的農夫與莊園地主;他在六十歲時,登記了一次無婚姻之實( virginal marriage )的婚姻,他的年輕妻子心想,或許可以因此承繼一大筆遺產。即便這女孩未帶來任何的嫁妝,思天仍提供了她極為優渥的生活。當他的第一任妻子過世,他登記了另一次無婚姻之實的婚姻,但也為了同樣的因由,他的第二任妻子卻也在年輕時過了世。

在其 72 歲時,他將自己的所有資產施捨給了周圍的窮人,並且加入了方濟會,成了一位修士。發願後,他被分派到墨西哥南部, Puebla de los Angeles 的一座擁有百名兄弟的大會院服務。在接續的 25 年中,他在會院的主要責任,便是外出為所有的兄弟祈求哀矜。他對所有人的慈愛,使他贏得了「墨西哥天使」的美名。

思天於 1787 年榮獲真福品,且同時是知名的旅行者主保。

三月

安妮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她卻為所有認識的人交付自己的生命。

安妮是波希米亞 Ottokar 王一世以及 Constance 皇后的女兒。在其 3 歲時,即被口頭許配給了 Silesia 的公爵,但他卻在三年後過了世。年紀漸長,她選擇了她想要的修會生活。

在謝絕了德皇亨利七世與英皇亨利八世的求婚之後,安妮繼而面對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Frederick 二世的求婚。為了自己的渴望,聖女只好請求教宗額我略九世從中協調。這位教宗是極具說服能力的,也因此皇帝 Frederick 寬宏地表示,若安妮選
擇的是天上的君王而不是他,他不會因此而被冒犯的。

安妮為窮人建立了一所醫院,並為方濟會士蓋了間住所之後,便開始籌措資金,計畫在布拉格建構一座貧窮佳蘭隱院。 1236 年,聖女與另外六位貴族婦女便住進了這座隱院;聖佳蘭還特地從達米盎堂,派遣五位修女加入她們的隱院,且寫了四封表達回應召叫是何等的美麗,以及如何盡好一位院長之職的信函。

不久後,聖女開始在祈禱、服從以及補贖等方面遠近馳名;教宗便施壓要求聖女接受院長一職,但她僅願接受「年長姊妹( senior sister )」的頭銜。然而,她的院長職務,並未使她免去為其他姊妹烹煮飯食,以及為癩病人縫補衣服的職責。姊妹們發現聖女非常仁慈,但在關於遵守貧窮聖願上卻異常嚴格;她的兄弟,曾想捐贈一筆巨額款項以裝飾隱院,但聖女卻加以回絕。

聖女逝世於 1282 年三月 6 日。不久後,奉獻給安妮的熱心敬禮,便四處盛行。安妮於 1989 年被列為聖品。

立白1675 年誕生於巴伐利亞,在維也納加入了小兄弟會; 1703 年遠赴衣索匹亞,並且於 1711 年時,在該地獲享完美宗徒的稱號。撒慕1670 年誕生於 Varese ,在米蘭加入小兄弟會,並且在羅馬攻讀醫藥學,以此作為其傳教工作的預備。彌格在 Pavia誕生,加入的是 Piedmonte 會省,且在 1704 年時領受了服從衣索匹亞的特別聖願。

1698 年,教廷傳信部將 Ahmin (埃及)以及 Fungi (衣索匹亞)王朝,託付給小弟兄會照管。事實上,立白與彌格二人, 1711 年隨同撒慕一起進入衣索匹亞前,早已在埃及工作了數年。他們在 Justos 王的邀請下,啟程前往衣索匹亞。這位國王與教宗克來孟十一世一樣,都尋求東正教與天主教二個教會的合一。然而,當兄弟們進入衣索匹亞時,國王卻禁止他們宣講; 1715 年該王朝被推翻。

1716 年的 三月 3 日 ,這三位兄弟因為拒絕揚棄基督同時具有二個性體( natures )的信理,且不願接受衣索匹亞教會的一些習俗,因此在 Gondar 被擲石而死。 1988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他們的列品典禮證道中,描述他們的殉道,就是濃烈之愛與堅強信德的一種卓絕表現。

聖十字若望若瑟的生命向我們顯示 -「自我棄絕」的本身絕非目的,而僅是朝向更大愛德的一種途徑。

他在年少之時,即表現得極為克苦了。他 16 歲時,在拿坡里加入方濟會;當時,他是跟隨聖伯鐸.雅康達 St. Peter Alcantara (十月 22 日)從事改革運動的第一位義大利人。也因著若望在聖德上隆望,即便他還未晉鐸,長上便已計畫指派他去建立一所新會院了。

出於服從,若望若瑟接受所有的指派,諸如初學導師、監護【院長】( guardian ),甚至最後的省會長一職。他克苦補贖的那些年歲,使他能夠以極大的愛德,在這些職務中為弟兄提供服務。例如,在作為監護時,他的工作就常是在廚房中,或是去提取其他會士所需要的柴與水。

當他的會長任期屆滿之後,聖人便將自己投身於聽告解以及補贖的操練上。 若望若瑟於 1839 年榮列聖品。

在服事基督以及祂的小弟兄上,安琪向來竭盡全力。 安琪誕生於靠近 Krakow 城的 Siepraw 。是父母 Bartlomiej 與 Ewa Salawa 的第十一個孩子。 1897 年時,她搬遷到其姊 Therese 所居住的 Krakow 城。到該處後,安琪立刻開始召聚年輕婦女,並教導她們家務方面的工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期間,她竭盡心力地照顧戰囚,而不管對方是什麼國籍與信仰。聖女大德蘭與十字若望的著作 ,當時帶給了她極大的安慰。 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對於受傷的士兵,她也提供了極熱誠的照顧。 1918年後,她的健康狀況已不容許她繼續以前經常從事的使徒工作。於是,她在日記中對基督說道:「祢被人傷害到如何的程度,我就願意祢被欽崇到如何的程度。」另一處,她寫道:「主,我依祢的旨意而活,我會在祢願意的時刻死去。拯救我,因為祢能。」 1991 年,在 Krakow 的列品典禮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這樣說道:「她在此城服務,並於其間受苦,且聖德臻於成熟。她以極不尋常的熱誠,回應了天主聖神的行動,這讓我們聯想到聖方濟的靈修。」( 1991 LOR 34:4)

有時,在聖德上享有聲譽,也會為他人帶來困擾;聖人的弟兄,就多次發生這種麻煩事。

薩維誕生在西班牙的黃金時代;當時,在藝術、政治與財富上,都蓬勃地發展著;宗教方面亦然。聖依納爵也是在 1540 年時,創立了耶穌會。

聖人的父母皆為窮人。在其 21 歲時,他加入了方濟會,成為一位修士;他的苦行、謙遜與單純,很快地便名聞遐邇。

當他在 Tortosa ,擔任會院的廚師、門房,甚至是為其他弟兄的需要,擔任正式求乞者時,他的愛德開始為眾人所知。他會以十字聖號來醫治病患。當蜂擁而至的病患,簇擁地來到會院尋求聖人的醫治時,其他會士只好將薩維轉往賀他的會院。再一次地,病人們都湧來尋求他的轉禱。曾有人稍作估算,每週來拜訪聖人的訪客,平均有二千人之譜。對於這些訪客,聖人都會告訴他們應常作自我省察,辦理和好聖事,並適當地領受聖體聖事。他拒絕為那些不願領受這些聖事的人們祈禱。

公眾的關注,在聖人的身上從未稍減過,甚至有些過份。有時,群眾還會將他的會衣撕成碎片,視為遺髑珍藏。聖人過世的前二年,薩維再次被遷移,這次是轉往 Sardinia小島上的 Cagliari 。最後,他在該島上過世時說:「主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
。」聖人於 1938 年榮登聖品。

本努出生顯赫,來自於義大利 Ancona 城的 Scotivoli 家族。他在 Bologna 大學完成了神學與法學的學位之後,便領受了鐸職,被派回 Ancona 城,協助處理該地教區的事務。

稍後,他被指派為奧斯模教區的最高管理者。早先,羅馬皇帝 Frederick II 發動反對教宗的戰爭,而此城卻選擇支持皇帝。因此,為懲罰這種無禮的作為,該城已有二十年沒有主教管理了。聖人在確認全城人民願意再次效忠教宗之後,便繼承了該城的主教
之職。 1264 年,教宗提名聖人為奧斯模教區的主教,且同意他在執行牧座職務之前,先成為一位方濟會小兄弟。

即使已是位主教,本努依然謹慎地穿著會衣,並謹守聖方濟的會規。他藉由召開教區會議,以及建立一些明智的規定,來挑戰存在已久的弊病,以此推動教區事務的改革。總之,聖人極盡一切所能,帶領著整個教區的百姓更加接近天主。

最後,聖人在他司鐸的簇擁下,於自己的主教座堂過世。三年後,被列為聖品。

某日的告解神功,成了嘉琳生命中的一個轉戾點。

在聖女誕生的時代,義大利的貴族們,都熱衷支持著文藝復興的藝術家或作家。此時,窮人與病患的需要,則都被奢華與放縱的飢渴給蒙蔽了。

聖女的雙親,在日內瓦都是貴族。她13歲時,曾想入隱修院修道;然而因為年紀過輕,因此沒有成功。16歲時,聖女嫁給了一位原來就極為自私且不忠誠的貴族Julian。曾有一陣子,她對此極為失望,嘗試以一種自私的享樂生活來麻痺自己。

某日,在告解聖事中,她對自己過去的罪過,以及她如何為天主所愛,有了一個全新的感受。於是,她開始革新自己的生活,並給先生好的榜樣。很快地,Julian就離開了過去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

事實上,Julian早先的揮霍無度,早就拖垮了他們的經濟。最後,他與聖女便決定居住在Pammatone - 日內瓦的一座大醫院裡,並在該處奉獻餘生於愛德服務。1497年Julian過世之後,嘉琳獨力撐起管理該醫院的責任。

她曾撰寫過一本關於煉獄的書籍。她在書中說道,靈魂在此世即已向天主開放;在天上與天主同在的生活,是此世與天主同在生活的一種延續與滿全。

她在長期的自我犧牲下,耗盡了生命。最後,她於1510年的九月15日過世;且於1737年榮登聖品。

原名Arcangelo Palmentieri,生於靠近拿坡里的卡索利亞;1832年進入方濟會前,是一位傢俱木工,入會後,選擇了路亦這個名字。五年後晉鐸,並開始為年輕的入會者敎授化學、物理與數學,為時數年。

1847年,他有過一次神祕的經驗。他後來形容那是一種「淨化」的經驗。此後,他便將餘生致力於服務窮人與病患;他陸續為窮人建立了診療所、為非洲孩童設立了二所學校、為貴族子女開設了一所機構、也為孤兒、聾啞人士以及其他如盲人、老人、旅客設置收容所。此外,他也為會省內的會士病患,設置了醫護所。這些他所開設的慈善機構,遍佈於拿坡里、佛羅倫斯以及亞西西。他曾這樣說過:「基督之愛,已在我心內留下傷痕。」就是這個愛,使他做出許多偉大的愛德行動來。

1859年,為了讓這些慈善工作能繼續下去,他創建了一個屬於正規在俗方濟會的男子修道團體Gray Brothers;三年後,他又為相同的目的,創建了Gray Sisters of St. Elizabeth。

關於他最後延續了九年的病症,路亦寫了一篇靈性見證,描述信德就好像是「在黑暗中的光明、在病苦中的援助、在苦難中的祝福、十架上的樂園以及在死亡中的生命。」路亦過世後五個月,希望他能列品的籲求便於本地已開始。最後,他於1993年榮
登真福品。

伯鐸生活在一個極為忙碌的時代裡。西方的大分裂(The Great Western Schism 1378--1417),終於在Constance大公會議(1414--1418)後平息了下來;英法二國的「百年戰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著;1453年,拜占庭帝國在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完全地覆滅了;在聖人過世時,印刷的時代正式地在德國開始;發現美洲新大陸,也是在這四十年內發生的。

伯鐸誕生於西班牙Valladolid的一個既富有而又虔敬的家庭裡。13歲時,他獲准加入方濟會住院會。晉鐸不久後,他受命成為Aguilar地區兄弟們的長上;進而,他成了一群希望善度更加貧窮與補贖生活中的一位成員。1442年,在他的革新團體中,他受命成為西班牙所有方濟兄弟的長上。

伯鐸以其芳表領導著所有的兄弟。對窮人與病苦之人的一份熱愛,正是他的標記。一些坊間流傳的傳奇故事,都訴說著他對窮人們的慈愛作為。例如,只要聖人身邊有窮人需要賙濟,他的麵包似乎就永無窮盡。在他一生的歲月當中,大部分也都瀕於饑渴
的狀態;他幾乎只以麵包與水充飢。

最後,聖人於1456年三月31日過世。隨即不久,他的墳墓就成了朝聖之地。1746年榮
登聖品。

四月

在麗莎的生活中,新約書信中的一句經文,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因為基督的愛催促著我們…」(格後五14)。

麗莎誕生在靠近Treviso附近的Bassano del Grappa。她在27歲時,解除了婚約,並開始致力於減緩窮人在精神與物質上所受到的壓迫。1820年,她開始在自己家鄉的女子孤兒院裡工作,且在隔年加入了在俗方濟會。1828年,在遷往Padua之後,她繼續從事照顧孩童的工作。1830年,她創立了聖麗莎方濟修女會the Franciscan TertiarySisters of St. Elizabeth of Hungary。在其有生之年,她都不斷地指引著這個致力於教導孤兒與照顧無依老者和病患的修會團體。在靈修上,她奉獻自己肉身的痛苦,並與基督的苦難和痛苦聖母結合。

1990年,榮列真福品。

聖人在修會中位居要職,但職務結束時,還能感恩地從事託付給他的其他工作。

本篤的雙親,是從非洲被帶到西西里Messina的奴隸。他自己在18歲時獲得釋放,並開始從事農務工作,藉此賺取微薄的酬勞。很快地,他便儲足了錢,購買了一對牛,他對此感到非常的驕傲。稍後,他加入了在Palermo附近的一個隱士團體,並被視為
是這群人的領袖。由於這群隱士遵守的是聖方濟的會規,因此當時的教宗碧岳四世,便命令他們加入第一會。

實際上,聖人成了這群隱士們的初學導師,並且成了在Palermo小兄弟們的院長【監護】(guardian)。當時,這種重要的職務,很少委任一位終生修士來擔任。聖人幾乎是在被迫的情況下,接受這項職務的。當他結束使命後,便很高興地回到廚房,從事自己所負責的工作。

在擔任初學導師期間,他會以謙遜與愛德來指正小兄弟們所犯的錯誤。一次,他糾正某位初學生的過錯,在給了補贖後,發現自己錯怪了對方。於是,便立即跪求該初學生的寬恕。

聖人晚年時,從不將自己所使用的物品視為己有;他從不宣稱這些東西為「我的」,而總是說「我們的」。他在祈禱方面的恩寵,以及對靈魂的指引上,都使得他的聖德,在西西里全境獲得極佳的聲譽。另外,他也步武聖方濟的芳蹤,全年守七次的四十
日大齋;夜間,也睡得極少。

聖人過世後,西班牙國王Philip III,為這位聖善的小兄弟,支付了修築其墓的特別款項
。1807年,本篤榮列聖品,並被尊崇為美裔非洲人的主保。

聖人終其一生,幾乎都是在巴伐利亞的Altoetting會院擔任門房的工作;他讓人們進入會院,也間接地鼓勵人們讓天主進入他們的生命裡。 康辣德的雙親 -- Bartholomew與Gertrude Birndorfer,都居住在巴伐利亞的Parzham附近。那個時代,該城才剛從拿破崙的戰爭中重建起來。當時還尚年輕的聖人,由於熱愛獨修祈禱與促進和平,便加入了小兄弟嘉布遣會,成了一位終生修士的小兄弟。他於1852年發願,並被派遣到Altoetting的會院服務;該城的聖母朝聖地人潮絡繹不絕,為此,該會院的附近,總有很多的工作是由門房來負責的。康辣德就這樣作了41年。 起初,一些會士對聖人年紀尚輕便擔任重要工作,產生了嫉妒之心,但聖人以其耐心以及聖善的生活,平撫了他們的猜忌之心。作為一位門房,他必須處理許多人的事務,還要籌措會士們的需要,並慷慨供應前來求助的窮人。康辣德完全是按聖方濟的要求,對於所有登門求助之人,他一律殷勤款待。 聖人那樂於助人的個性,有時也會給人帶來一絲侷促之感。某次,一位Vincent神父正欲尋求安靜,好能準備一篇道理,於是他便往聖堂的鐘樓走去。然而,聖人卻後來跟上,並請其下來,因為有人特別想找這位神父辦告解。 康辣德與當地的孩童,也有著一種很特殊的密切關係;他向來熱衷於推展專事照顧被棄兒童的「愛火善工(Seraphic Work of Charity)」。 另外,聖人常在聖體前一連數小時地專心祈禱;他也時常祈求至聖聖母,為他自己以及他祈禱意向內的人們轉禱。 最後,這位以耐德著稱的聖人,於1934年榮列聖品。

紀律是一位既簡樸而又熱衷祈禱的人;他是聖方濟的首批跟隨者之一。

紀律原先是位農夫,在散掉自己的所有財物給窮人之後,於1208年的四月23日成為方濟的第一批同伴。Poverello在向他人介紹紀律時說道:「天主賞給了我們這一個好弟兄。讓我們好好地為他的加入歡喜慶祝吧!」

紀律成為方濟會士的初期,曾前往羅馬、聖地、以及位於西班牙Compostela的著名朝聖地—聖雅格堂朝聖。1219年,他曾前往Tunis,向該處的慕斯林宣講福音,但該使命卻因當地的基督徒擔心紀律給他們添麻煩,因此被迫縮短,而將其遣回義大利。於是,紀律便做了幾年白天從事勞動的工人。1234年,為了追求一個更加默觀的祈禱生活,他遷往靠近Perugia的Monte Ripido,在該處直到過世。

紀律總是為他每日的食糧辛苦勞作,即便他受邀為賓時,亦是如此。某次,他受邀至一位樞機的公署作客,當日一早便下了場大雨。這位樞機便很高興地忖度:「這下紀律沒法外出工作,必須接受我的愛德款待了。」然而,這位精明的方濟會小兄弟,卻
逕自走入公署的廚房,整日協助烹食,並予以清理;甚至還將晚餐也給準備了。

一日,當聖文德(St. Bonaventure 7月15日)行經柏路桂【佩魯賈】Perugia時,紀律跑來問當時已是方濟會總會長的文德說:一個不學無術之人,能愛慕天主有如一個博學的神學家嗎?」這位當時已在巴黎大學執教神學之牛耳的方濟會總會長便回應說
:「一位卑微老婦對天主所懷有的愛,是能比一位神學大師要來得更豐盛的。」聽了這話後,紀律立即往外奔出,遇見一位老婦人便高興地對她說:「喔!貧窮的老婦人,儘管妳如此地單純,且未受過教育,但只要妳愛慕天主,妳就能比文德弟兄更加偉大了。」

教宗國瑞九世,也就是早先的胡高林樞機,極為仰慕聖方濟;某日,他帶著紀律前往Vitebo,好能從這位儉樸的小兄弟身上,直接經驗到他的聖善。於是,他們開始講論天國。然而,這段期間內,紀律卻二度神魂超拔,教宗親自確認了這事件。另一次,教
宗在他該如何滿全宗座職務的議題上向紀律請益。紀律回答說:在你的靈魂中,該擁有二隻眼;一隻眼默觀著天上的事物,另一隻眼則應導引世俗之物。

就如同教宗與聖文德所說的,紀律可說是一位靈修生活的導師。【紀律弟兄的金言集(The Golden Sayings of Brother Giles)】一書,便記錄了一些他最令人難忘的話語。

在聖方濟的第一批跟隨者中,他是最晚凋零的其中一位。在實踐會規的態度上,紀律拒絕對聖方濟所制定的會規有任何的鬆弛與妥協。對於那些在巴黎大學受過教育的年輕會士們,他則特別憂心會因而發展出理智上的驕傲,以致忘記了聖方濟。最後,紀律於1777年榮列真福品。

斐德離開了一個當時能使他獲享虛名,卻對靈魂有著極大危害的專業領域,並因而成了福音的殉道者。

斐德誕生的時代,宗教改革已在德國、荷蘭、法國以及瑞士等地如火如荼地進行。他來自德國極有名望的Sigmaringen家族。當斐德自Breisgau的Freiburg大學獲得了哲學與法學(教會法與民法)的博士學位之後,便成了一名律師。然而,當他見到許多律師因
貪婪而日趨腐化之時,他便開始擔憂起自己的靈魂,因而加入了小兄弟嘉布遣會。

發願時,長上對他所說的話:「你應當忠信至死,我必要賜給你生命的華冠。」(默二10)為他成了先知性的預言。晉鐸之後,他開始宣講的生涯,但這工作,很快地就因被指派為Feldkirch地區的監護,以及為其他地方的服務而中斷。例如,斐德就曾在某地撥出時間,照料因傳染病而倒下的士兵們。另外,因他對貧窮的堅持,也成了其他會士效法的榜樣。

1622年,教廷新成立的「傳信部」(Congregation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he Faith -Propaganda Fide)指名斐德為荷蘭地區加爾文教派的福傳主管,他也確實使當地的許多人悔改皈依。最後,當他在Seewis的聖堂裡宣講之時,遭人殺害了。因此,他可被視
為是傳信部的第一位殉道者。

斐德被尊為律師的主保,於1746年榮列聖品。

伯鐸非常渴望能成為一位司鐸,但天主在他身上卻有其他的計畫。

伯鐸誕生在Canary群島Tenerife的一個貧窮家庭裡。直至1650年遠赴瓜地馬拉【危地馬拉】Guatemala依親為止,他都是在家鄉擔任牧羊人的職務;而他之所以遠赴Guatemala,是因為該處他有位在政府裡工作的親戚。他也曾遠赴哈瓦拿【夏灣拿】Havana,卻因此用光了所有積蓄。在賺了更多錢之後,他便又在1651年前往Guatemala城。然而,當他抵達該城時,已是一貧如洗了,於是只好從由方濟會士所設立的接濟站裡獲得溫飽。

稍後,他在當地的耶穌會大學辦理註冊,為能學習成為司鐸所需具備的一切。然而,無論他如何努力,就是無法完成學業,最後只好休學。1655年,他加入了在俗方濟會。三年後,他開設了一所專是收容窮人的醫院、一所遊民的收容所,以及一間為窮人所設立的學校。當然,伯鐸也不會忽視富人們的需要;他常走到城中屬於富人的區域,然後搖鈴邀請他們悔改。

後來,開始有其他的人分擔伯鐸的工作,因而形成白冷會The Bethlehemite Congregation【譯註:不是Bethlehem Missionary Society (SMB) 白冷外方傳教會】這個團體。在伯鐸過世之後,該團體獲得了教宗成立的許可。有時,人們會將聖誕前夕的傳統遊行(Posadas —人們扮演瑪利亞與若瑟,在鄰居中找尋落腳之處的遊行活動),歸功於伯鐸的創始靈感。該傳統很快地便傳遍了墨西哥以及其他中美洲的國家。1980年,伯鐸被列為真福品。

為那些因期待做得更好,卻因此失去做到次好機會的人而言,芷達可以是他們效法的榜樣。

芷達誕生的時代,聖方濟仍活在世上;她出生在一個虔敬但卻貧窮的義大利家庭裡。從聖女12歲時起,直到生命的終結,她都在Lucca的Fatinelli家族裡擔任女僕的工作。她是一位勤奮的僕人,既虔敬而又慷慨大方。但她的慷慨與犧牲,卻招致了其他僕人們
的嫉妒,但聖女卻以耐心克服之。

隨著時間的流逝,她那樂於服務病患、窮人以及坐監者的聖德,很快地便馳名遠近。她過世後不久,當地就已視她為聖人了;而教會官方,則是在1696年給予她正式的「聖女」榮銜。

芷達是家僕與家庭幫傭的主保。

路凱修與其妻班拿當娜二人,都願以婚姻配偶的生活方式,來跟隨聖方濟。也因此,這使得「在俗方濟會」逐漸成型。

路凱修與班拿當娜二人居住在Poggibonzi一地,曾是貪婪的商人。他們或許是在1213年時與方濟相遇,因此而改變了生活態度。於是,先生便該始從事許多愛德的工作。

剛開始,班拿當娜並未如其丈夫一般地真誠給予。某日,她在抱怨給了陌生人自己的一切之後,前去應門,還是看到仍有人需要幫助。於是,路凱修便叫妻子再去取一些麵包給窮人們。她雖皺起眉頭,但還是往廚房裡去了。然而,她卻發現,廚房裡的麵包竟比上次她施捨時看到的還要多!之後,班拿當娜在對窮人的施捨以及善度儉樸的生活上,就完全地有如其夫一樣了。他們賣掉了自己的資產,只留下足夠提供自己所需的農地自己耕種,其餘的則全都分散給窮人了。

在13世紀,有些夫妻在雙方同意以及教會的許可下,彼此分居好使丈夫能進入修院(或有如方濟開始的在俗團體),妻子則進入隱院度補贖生活,Conrad of Piacenza(2/19)與其妻就是一例。這種案例存在於無子嗣的夫妻中,或是子孫已經成人的情況下。然而,路凱修夫婦卻願意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也就是分享修道生活,但卻是在隱院之外的一種生活方式。

為能實現普羅大眾的渴望,聖方濟著手籌備了在俗方濟會(The Secular Franciscan Order)。最初,方濟親自為第三會草擬了一份簡單的會規;而稍後,一份更加正式的會規,則在1221年時,由教宗何惱略Honorius III所批准。

路凱修的愛德,吸引了窮人來尋求協助;然而,就如同其他聖人一般,他們越是賙濟窮人,就似乎越有用不盡的資源來幫助這些人。

一日,路凱修正揹負著一個才剛找到的跛腿之人走在路上,一個輕挑的年輕人於是跑來問他說:「你揹負的是怎樣的一個可憐鬼啊?」路凱修卻回應說:「我正揹著我的主耶穌基督。」年輕人聽到他的回答,便立刻祈求路凱修的寬恕。

路凱修夫婦二人皆於1260年的四月28日過世。1273年,路凱修被教會列為真福品;而班拿當娜雖無教會給予的官方頭銜,但按當地傳統,她仍被視為「真福」。

聖人在某程度上,成了聖方濟的忠告:「讓我們開始事奉天主吧!因為到現在我們還少有作為,並少有進展。」(薛一, #103)的範例。

若瑟是家中十二個小孩中最為年長的,在Piedmont誕生。1811年,在克服了健康不佳以及學習困難的主要障礙之後,他在Turin教區受秩成為司鐸。

在聖人的有生之年中,義大利內部不斷地被內戰撕扯著;而此同時,窮人與病患卻被長期忽視。後來,他因閱讀了St. Vincent de Paul的傳記,且看到他周圍受苦的人,因而有所啟發。於是,若瑟便租借了一些房舍,照料堂區裡的病人,並聘用當地的年輕婦
女來打理這些事務。

1832年,聖人在Voldocco創立了「主顧之家」(the House of Providence),該機構服務了許多不同的團體,包括病患、長者、學生、精神患者以及盲人;所需經費皆來自於奉獻。當若瑟在1917年榮列真福時,「主顧之家」所照顧的人就達八千人之譜,因此
眾人都稱這機構為「愛德大學」。

為能繼續他所開始的工作,若瑟組織了兩個修會團體:「聖文生兄弟會」(the Brothers of St. Vincent de Paul)以及「聖文生修女會」(the Sisters of St. Vincent de Paul)。這位曾在年輕時加入在俗方濟會的若瑟,於1934年被列為聖品。

五月

有些方濟會聖人在公開生活中成聖,而聖嘉達琳則代表着那些在默默地侍奉主的聖人。 嘉達琳,生於波隆那Bologna,為Ferrara的貴族,並在該地宮廷受教育。她在宮廷裏接受的是人文學科的教育,也發展了她在繪畫方面的興趣和才華。日後作為一位貧窮佳蘭會修女,嘉達琳有時會製作一些手抄彩繪和繪畫一些小畫像。 當她十七歲時,她加入了Ferrara的一個女修道團體。四年後,這個團體加入了這城的貧窮佳蘭會。在修會內,她的工作包括烤麵包師、門房,以及初學導師。 1456年,她和另外十五位修女被派遣往佛羅倫斯去建立一個貧窮佳蘭會的隱修院。作為院長,嘉達琳努力維繫這新團體的和諧。她聖德方面的聲望吸引了許多年青女士度 佳蘭會的生活。她在1712年被列入聖品。

有些人會稱瑪嘉麗為方濟運動中的瑪利亞瑪大肋納。
瑪嘉麗生於Laviano,Tuscany的一對農民父母。她七歲時母親便去世了,由於難以與後母生活在一起,瑪嘉麗只好搬離家園。她與一名叫Arsenio的男子同居,他們沒有結婚,但瑪嘉麗卻給他誕下一個兒子。在這些日子,她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疑惑。有如聖奧思定,她祈求淨化,但暫未尋獲。

有一天,她在等待Arsenio,結果卻遇見他的狗。這隻狗帶她進入森林,在那裡她赫然發現Arsenio已遇害了。這案子讓瑪嘉麗感到震驚,並開始她的悔改生活。她與她的兒子回到Laviano,但她的後母並不歡迎她。他們於是前往Cortona,在那裡她的兒子成為了一個小兄弟。

1277年,在她悔改後第三年,瑪嘉麗成為方濟第三會的會友。在告解神師的指引下,她在Cortona追尋着祈禱及悔改的生活。她的告解神師有時會命令她調適她自我棄絕的行為。她在Cortona建立了一座醫院,並創立了一個方濟第三會的修女會。一如聖方濟,貧窮及謙遜的瑪嘉麗熱愛聖體及耶穌的苦難。這份熱忱為她的愛德事工注入力量,並吸引罪人尋求她的勸勉和激勵。她於1728年被列入聖品。

在巴思嘉的年代,西班牙王國在新世界中正值權力的高峰,雖然其後法國和英國很快便減輕了她的影響力。十六世紀為認為是教會在西班牙的黃金時期,因為這時期產生了聖依納爵羅耀拉、聖方濟沙勿略、聖德肋撒亞味農、聖十字若望、Alcantara的聖伯多祿(10月22日)、聖方濟蘇朗(7月14日)及聖Salvator of Horta (3月18日)。

巴思嘉的西班牙父母雖然貧窮但很虔誠。他在七歲至二十四歲其間的主要工作是牧羊,並開始其苦修禁慾的生活。他工作時常能祈禱,並會注意到聖堂內舉揚聖體時的鐘聲。巴思嘉有着非常誠實的傾向。有一次他甚至為他牧放的牲畜所破壞的農作物作出賠償。

1564年巴思嘉加入了小兄弟會,並全心投入悔改補贖的生活。雖然他被力勸進修成為一個司鐸,他卻選擇做一個修士。他曾任雜工、廚子、園丁及求乞者。巴思嘉小心奕奕地奉行貧窮誓願。他從不浪費任何食物或任何給會士使用的東西。當他任職門房並負責照顧來求助的窮人時,他建立了慷慨大方的聲望。其他弟兄有時會嘗試改變他對他人的寬大呢!

巴思嘉會利用他的餘暇在聖體前祈禱。經常都會有很多人尋求他智慧的忠告。

當他第故被埋葬後,不少人立刻來到他的墓前,馬上有很多奇蹟發生並迅速地被報道了。1690年巴思嘉被列入聖品;1897年他被立為聖體會的主保。

斐理是第一個被列入聖品的嘉布遣會士。事實上,當他出生時,方濟會內並未出現嘉布遣這個獨特的團體。

出生於Rieti村莊一對謙虛及敬畏天主的父母,斐理專務農場工人及牧羊人至二十八歲。他養成了工作時祈禱的習慣。

1543年他加入了嘉布遣會。當院長向他解釋修會生活的艱苦時,他答說:「父親,貴會的苦行並沒有使我畏懼。靠天主的助佑,我希望能克服所有因我的軟弱而帶來的困難。」

三年後斐理被派遣往羅馬的會院當募捐員。由於他是一個簡樸及愛德的模範,在他四十二年來為弟兄工作的時日裏啟發了很多人。

當他巡迴募捐時,他努力勸化心硬的罪人,並給窮人充飢,一如其好朋友,聖斐理伯內利一樣,這位聖人創立了經堂會:一個專務服務羅馬窮人的司鐸團體。當聖斐理不需巡迴募捐時,他會誦唸玫瑰經。人們稱他為「感謝天主」修士,因為這句祝福為他總不離口。

斐理老年時,他的長上命令他穿上涼鞋以保護他的健康。差不多同一時候有一位樞機主教,提出要建議他的長上豁免他的募捐工作,以便有更多時間祈禱,可是他懇辭了樞機的好意。斐理於1712年被列入聖品。

假如我們期望聖人不斷做着各種令人驚異的事跡及留給我們很多難忘的語錄,也許便會令我們對聖德敖斐祿失望了。天主恩寵的奧秘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有着它本身的美

德敖斐祿出生於Corsica一對富有的貴族父母。當他年青時便進了小兄弟會,很快地他已顯出他對獨身及祈禱的熱愛。當他完成他優異的學業,便被祝聖為司鐸,並被派往鄰近Subiaco的一座安老會院去。被該地弟兄清苦的生活所啟發,他在Corsica及Tuscany也建立了這一類的會院。

儘管德敖斐祿時常體弱多病,他仍慷慨地在修和聖事中、在病房裏及在墓地旁服務天主子民。由於積勞成疾,他終於在1740年6月17日去世了。他於1930年被列入聖品。

根據教宗碧岳二世所述,伯納定乃「保祿第二」。

伯納定生於Siena一個騎士家族。他七歲前父母均已去世。當他於Siena唸完神學及教會法典後,他於1402年加入了方濟會。他當時加入了「守規派」,乃今日小兄弟會的前驅,他和另外三人:若望John of Capistrano (Oct 23)、雅各伯James of Marche (Nov 28)及亞伯特Albert of Sarteano,合稱為「守規派四支柱」。

伯納定在他的時代乃最偉大的宣講者,有時甚至有近三萬人聽他講道。這時候很多義大利城邦都被不同的敵對派系所撕裂,這些派系都有自己的徽章。在尋找讓他們跨越自我派系藩籬的方法時,伯納定宣講耶穌聖名的道理,這聖名「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斐2:10-11)

伯納定製作繪有YHS(耶穌的希臘文簡寫)徽章的旗幟。他組織這些旗幟的遊行,以象徵這份古老忠誠的優越性。他的做法被人評擊為迷信行為,伯納定也被要求到教會當局前作辯白;最終這些誤解都被昭雪了。

1418年,米蘭的公爵被伯納定的四旬期講道所感動,便派了一位使者把金錢帶給伯納定。伯納定拒絕接受這些金錢,卻把這位使者帶到當地的監獄去,給那裏的人還債。伯納定常到富貴驕奢的人那裏講道。好幾次他講道完畢時都會生起一個大火堆,稱為「魔鬼的城堡」,讓人們把骰子、紙牌、假髮、香水、高跟鞋等投入火裏。伯納定也強烈地譴責高利貸。

伯納定鼓勵方濟會士學習以準備宣講,他孜孜不倦地為會士的改革而努力。

伯納定三次拒絕被選為主教。他死後六年被列入聖品。

克利斯本,活於啟蒙時代,顯出了福音生活的啟迪。

在Orvieto出生,本名伯多祿的克利斯本由學徒成為鞋匠。1693年他領受了嘉布遣會的
會衣並取會名為克利斯本。在Tolfa及Albano擔任廚子的工作後,他被派往Orvieto會院
擔任募捐員的工作,長達四十年之久。

他建立了醫治病人及為在工作中遇到的人教授要理的形象。貧困及生活艱苦的人們都
視他為朋友。克利斯本其中一句名言就是:「天主的大能創造了我們,祂的智慧指導
了我們,祂的慈愛拯救了我們。」他在1982年被列入聖品。

事 件
方濟於1230年5月25日遷葬於此。
總會長厄利亞弟兄(ELIAS, 1232-1239年)也曾居住於此。

靈 修
躺在石棺裡的方濟遺骸,位於在二層教堂之下的「地下小教堂」。這個聖堂莊嚴而簡樸,既沒有輝煌的包裝,也沒有閃耀的裝飾。這正是「小窮人」應有的。透過石塊,方濟的精神縈繞四周,動人心弦。

亞西西又稱為「新耶路撒冷」─ 一座建築在山上的城。方濟大殿的宏偉建構,對來自各方的朝聖者而言,是恩寵與新生命的泉源。

方濟的遺願,是死後將自己埋葬在毗鄰亞西西一隅一個最為人所輕蔑的地方。那地方被稱為「幽冥之丘」(HILL OF HELL/COLLE DELL’INFERNO),是罪犯遭處決的地方。列品後的方濟遺體遷葬於此,這裡則改稱為「天堂之山」。純粹是由於方濟的臨現,整個地方都得到聖化。

反 省
我們都跟隨著方濟的精神而生活,細想方濟的精神生活如何改變了世界?
方濟對厄里亞兄弟的觀感如何?傳記作家對他有怎樣的批評?
這座宏偉的大殿,是人們信德的標記。教堂建築最能深化個人信德,你是否同意?
請在方濟墓前不斷默觀思考,讓方濟的精神傾注在我們心內,消除各種障礙,幫助我們善渡福音的生活。

在瑪麗安納短暫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她與天主和祂的子民都很接近。她是八兄姊中的老么,出生於Ecuador中的Quito,這地方自1534年起便被西班牙控制着。她加入了在俗方濟會,在家中度着祈禱和補贖的生活,只有在前往聖堂或行愛德善工時才離開家裏。她在Quito設立了一所診所和一所專為非洲人和美洲土著而設的學校。她在一場瘟疫中照顧病患,不久便離開人世。

她於1950年被教宗庇護十二世列入聖品。

真福巴蒂達一四五八年生於意國加默陵貴族。一四八一年在伍賓城入嘉勒會,不久,在嘉默陵創立一會院,並掌院務。她特別恭敬被釘的耶穌,獲得天上的奇恩異寵。寫有多本書籍,論述她奧秘生活的經驗,帶領讀者修齊全之德。一五二四年卒。

六月

真福若蘭達是匈牙利國王白辣的公主,約生於1235年,受教於姐姐谷功達宮中。1256年嫁於波肋斯勞王,生有三女,她多行愛德的工作,尤其幫助病人和窮人。丈夫逝世後,入了嘉勒會,以謙遜及靜觀天上事理著稱,死於1298年。

聖安多尼( 聖安道)約十二世紀末葉,生於葡萄牙國里斯本城,起初是聖奧斯定正規公禱團的團員,晉鐸後不久,轉入方濟會,好能去非洲傳教,但事與願違,卻在法意兩國盡宣道職務,收效宏偉,歸化了很多異教徒。在方濟會給會士教授神學,他是第一人。他寫的講道集意味深長,人人愛讀。1231年在巴都亞逝世。

真福瑞明德約於1235年,生於巴爾瑪的巴肋島。他棄絕塵世一切後,加入方濟會第三會。由於救人心切,在他的祖國創建了專為訓練教士的學校。由於他對所有學科幾乎都有所寫作,故有「光明博士」的雅號。後赴非洲布濟亞傳教,被捕入獄,受了不少磨難,最後幾乎被人用亂石砸死。有人將他送到船上,半死半活地快到馬躍力加島時去世,時在1315年6月29日。

7月

一九零零年拳匪教難中,在山西和湖南為主殉道的,有方濟會三位主教,即艾士傑、富格辣、范懷德,和四位神父,七位方濟聖母傳教會修女,及十五位第三會信友。一九四六年列入真福品。

一五七二年六月,加爾文派佔據了荷蘭的高庫城,逮捕了那裏的小兄弟和其他神父們,押他們巡行各處,受民眾侮辱。最後帶至比耳城,強迫他們背棄信德,否認聖體和羅馬教宗元首的道理。他們堅持信德,受了許多重刑,最後為人吊死,死後且被分屍。

聖維蓉佳原先名叫烏蘇拉,一六六零年生於意國麥加特里。一六七七年在提斐尼進嘉布遣修女會。她特別致力於克己苦身,靜觀天主事理,並肖似被釘的基督,因而曾擁有聖傷及其他苦難的印號。一七二七年,以聖的死亡結末了滿是美德及奧秘神恩的生活。

聖若望‧俊士生於英國,加入小兄弟會後,被迫旅居法國,在那裏晉升司鐸。在羅馬小住不久後,回到了祖國,在倫敦暗地執行了司鐸的職權。終於遭到逮捕下獄,忍受了殘酷的苦刑。卒至一五九八年七月十二日被人吊死。

若望吳爾生於英國,晉鐸於法國,並加入小兄弟會。返回其出生地後,以假藉的姓名盡了司鐸職責達二十二年之久。終於為敵人所逮捕,在獄中忍受了嚴厲的苦刑,卒至被判死刑,一六七九年八月二十二日殉道。

真福安琪玲一三七七年在翁比雅猶比特山堡,生於瑪沙公侯之家。結婚後二年丈夫逝世,遂更自由地專務靈修之事,照料孤兒寡婦,引導罪人回頭,在不同地區興建了方濟三會的修女院。一四三四年七月十四日逝世於富濟諾城。

聖方濟蘇朗生於一五四九年,加入方濟會,並晉升鐸品後,曾盡過若干不同的職務。他擅長講道,效果卓著,後赴南美傳教,另外在杜庫和秘魯,對土人宣揚了福音,歸化者很多,並開導他們進入文明生活,極力保護受壓迫的人。一六一零年,因不斷的辛勞及補贖日趨衰弱,逝世於里瑪城。

聖文德約在一二一八年,生於意國巴鳥來叫地方。在巴黎攻讀哲神學後,出任該校教授,得到大師的榮銜。在小兄弟會中訓導同會兄弟,頗著成效。三任總會長職,賢明地治理了修會。後被擢升為阿爾巴諾樞機主教,一二七四年病逝於里昂大公會議中。為神哲學之泰斗,遺著甚多。

真福谷功達是匈牙利國王伯辣的公主,生於一二二四年。一二三九年,與克拉高王子包萊結婚,根據傳說,她曾與丈夫度了童貞的生活。丈夫死後,她在一二七九年進了嘉勒會,並長院務,救助貧病,不遺餘力,補贖祈禱,持久不懈。一二九二年逝世。

真福露依莎一四六二年生於熱那亞,父名阿邁德第九世,是撒巴烏地的名將。她結婚後不多年,丈夫去世,旋於一四九二年進嘉勒會,以虔誠、謙遜、全犧牲,超群出眾。一五零三年逝世。

真福瑪麗瑪德蓮,原名瑪加利大,一六八七年生於普里西貴族家庭。一七零五年進嘉布遣嘉勒會,曾任初學導師及院長之職,聖德芳表出眾,遺有傑出神修著作,享有神恩,酷似被釘的基督。一七三七年逝世。

8月

我們熾愛之父方濟,由於特別孝愛聖母,也格外喜愛名為寶尊古辣的天使之后聖母殿。在這裡,會祖順利創立了小兄弟會,籌備了嘉勒會,幸福地結束了他塵世的旅程。相傳,會祖在此小殿裡,獲得了馳名的大赦恩賜,此恩賜為歷代教宗所核准,且延伸到其他許多聖堂。教宗恩准每年今天,舉行特別禮儀慶典,以紀念此聖殿的祝聖周年。

聖道明是與方濟同時代人物。以宣道著名,成立宣講兄弟會、即今之謂道明會。

聖嘉勒一一九三年生於亞西西城。她追隨同鄉聖方濟的榜樣,走了神貧的道路。她是第二會修女們的會祖和院長,度了充滿愛德、虔誠工作和嚴厲的刻苦生活,一二五三年安逝。

聖類思生於一二七四年,父為那坡利國王嘉祿二世,母為匈牙利王公主瑪麗。幼時,在亞辣崗王巴奇諾前為人質時,已習慣度小兄弟會的生活,恢復自由後,棄世俗,辭王位,進入方濟會,管理土魯斯教區,以貧窮謙遜熱愛窮人諸德聞名,一二九七年安逝,享年二十三歲。

聖路易九世於一二一四年,二十二歲時,開始為法國君王,婚後生子十一人,均施以最良好的教育。作補贖,行祈禱,愛窮人,均甚出眾。在治理國務方面,不僅關心人民的安和樂利,也注重他們的神修生活。他曾參加十字軍東征,為從教外人手中,營救基督聖墓,一二七零年,在迦太基附近逝世。

9月

聖碧雅翠生於非洲北岸的休達城,父母均為葡萄牙人,年幼時回國,後往伊莎伯拉女王宮殿,作公主的榮耀伴侶,但因宮中種種危險,乃逃往托利多聖道明隱修院,三十年之久,著俗服,在獻於天主的貞女中,度謙卑隱居的生活,聖德不凡。一四八四年創立聖母無玷始胎修女會,為教宗伊諾增爵八世所批准,一四九二年八月逝世,一九七六年為教宗保祿六世列入聖品。

聖羅莎一二二三年生於衛德堡,年十七歲,即入方濟第三會,生活純潔,愛德出眾,信德堅強,宗教虔誠熱烈。一二五一年三月六日,在故鄉本城逝世。一二五八年九月四日,她的遺體遷葬於羅莎聖瑪利亞堂,以後簡稱為聖羅莎堂。

愛火聖方濟,從自新後開始,直到死時,常以至大熱誠,敬愛被釘的基督,並且以言以行,向人宣揚被釘的基督,從不間斷。一二二四年,當方濟在阿威尼山全神貫注於靜觀時,主基督曾以驚人的奇蹟,將自己的苦難傷痕印在方濟身上。這極其盛名的五傷際遇,曾為許多可靠文獻所證實,教宗本篤十一世,欽准小兄弟會每年此日,舉行禮儀慶典,以資紀念。

聖若瑟.谷白一六零三年在亞浦利亞出生,少年時,進入會院小兄弟會,晉鐸後,善盡聖職不遺餘力,救靈神火篷勃,富有騰空於天的神恩,特具服從謙遜忍耐諸德,對敬愛基督生活的奧跡,特別聖體聖事,以及童貞天主聖母,極為熱切,一六六三年在必澈諾的歐色米城逝世。

方濟‧弗哲昂於十五歲時加入方濟嘉布遣會,並取會名碧岳(Pio)。他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徵召入伍。1918年,當他在彌撒後感恩祈禱時,碧岳神父在神視中見到耶穌。神視結束後,他的雙手、雙足和肋膀都印有五傷。

巴斯斐高是一個苦修者。他持續守齋,只進食麵包和湯水。他的苦衣是用鐵造的。他的同伴常能特別憶起他貧窮。

聖恩澤生於法國,妻名德芬,相傳夫婦二人都守了貞潔,同進在俗方濟會,聖德出眾,對窮人特別寬宏大量,祈禱與善行並重。

10月

方濟一一八二年生於意大利亞西西城,度過輕浮的青年期後,拋棄了父親的財產,堅決地皈依了天主。他酷愛神貧,度著福音的生活,向人人宣揚了天主的聖愛。他用聖座批准的最佳會規訓練了他的弟子,並創立了一個修女會,以及適於生活在世俗中者的補贖第三會。同時他亦在教會內發起了向教外人傳福音的工作。他於一二二六年逝世。

五傷聖瑪麗方濟加一七三四年出生於那玻利,進在俗方濟會,齋戒守夜,粗衣糲食,苦身克己,對貧病困苦的人,多方愛護救助,特別熱誠孝愛聖母,以謙卑自下馳名,一七九一年十月六日安眠主懷。

一二二七年,有七位小兄弟(由加拉布里會省的達業兄弟率領),前往摩洛哥城傳教,在帖烏達登陸,先向意大利籍商人,繼而在大街上向回教人宣講了基督的教義,後為公教的仇敵所拘捕,因拒絕背棄信仰,被判死刑。他們的屍體被棄於市,慘遭侮辱,後為敬畏天主的人士所收集,葬於帖烏達。

聖伯鐸‧雅康達生於一四九九年,在薩拉曼加完成學後,加入小兄弟會,並晉升鐸品,在修會內善盡了各種職務。一五五四年,求得了嚴格遵守會規的許可,並開始擁有若干同伴,這些同伴就是他親手訓練的修士。他們的訓練,主要在於做補贖,如守齋、長久的祈禱,和嚴格的神貧。他最熱衷於救人靈魂,在獻身的宣講工作上。頗具成效。他曾用他的智謀,在革新聖衣會的工作上,幫助了亞威拉的聖女德蘭。他留下若干論著,敘述自己因特敬愛耶穌苦難而獲得的神修經驗。一五六二年十月十八日逝世。

一八五九年四月四日,真福康達生於米蘭,年輕時已參加了在俗方濟會。他善於將天主的智慧與人間的學識,美妙地融合為一,並長於寫作和訓導,在品德完整、謙沖虔誠、貧窮精神,及慈愛眾人方面,尤為特出。一九零二年十月十七日,在維壩湖畔的蘇納城逝世。

一七四七年,生於坎布累城,一七七零年在嘉勒會內宣發了聖願。一七九一年由於反動的政治法令取消了修會,被迫離開會院,寄身於她的姊姊所住的瓦倫辛城吳甦樂修女會院。一七九四年又被逐出會院,與其他吳甦樂修女被判死刑。

聖若望一三八六年,生於阿蒲路橋的賈必昌城。在白露西亞攻讀了法律,曾一度充任法官。不久,入小兄弟會,晉鐸後,度了一個孜孜不倦的使徒生活,走遍歐洲,各處宣講,堅固信友,駁斥異瑞。一四五六年,在奧國的威辣谷城逝世。

11月

真福瑪麗雅頌‧芭樂達,一八七八年八月二十日,生於意大利中部東海岸十字堡村,自幼勞苦工作。二十歲時入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一九零四年來到山西傳教。修了熱心、純樸、貧窮、愛人的超卓德行。一九零五年四月七日,因瘟疫而逝世。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七日,由教宗碧岳十二世列入真福品。

聖德達高約生於一四零零年,年輕時就已響往修會生活,祈禱工作並重。進小兄弟會後,盡卑微職務。後去加那利群島傳教,曾任上司之職,面對了許多困難。一四五零年來到羅馬,照顧患有瘟疫絕症的人。他曾以祈禱,使許多病人恢復了健康。一四六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安逝於西班牙。

聖尼閣‧達維理約在一三四零年,生於夕柏尼克地區。先與戴達德兄弟在波士尼亞傳教,繼而在一三八四年,二人同往巴勒斯坦,在同會兄弟伯鐸和德旺的協助下,編寫了一冊為公教辯護的論集。經過多次祈禱,求主堅強後,於一三九一年在耶路撒冷回教教義法官前,朗誦了這些論集,法官命令他們收回所言的一切,他們英勇地加以拒絕,乃被下獄,處以極刑,屍體且被肢解焚燬。

聖麗莎是匈牙利國王安德肋的公主,生於一二零七年。幼時,就許配於圖林根親王路易,生有三子。由於她經常思慕天上的事,故在丈夫逝世後,便度了神貧的生活,且創立醫院,親身服侍病人。一二三一年在馬爾堡逝世,享年二十四歲。

真福莎樂美於一二一一年,在克拉考城出生。年幼時,即嫁與匈牙利國王的太子哈力赤郡親王高樂馬諾為妻。夫婦二人共度了純潔無損的貞潔生活。丈夫去世後,於一二四五年進入了克拉考城的嘉勒會隱修院,潛修諸德,尤以服從謙遜二德為最。一二六八年安逝。

亞西西聖安妮一一九七年生於亞西西城,洗名嘉達琳,一二一二年追隨姐姐嘉勒,揀選了神貧的生活。曾主持翡冷翠會院院務數年,繼而返回亞西西。姐姐去世後不久,她亦逝世,其時約在一二五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聖良德生於一六七六年,留學羅馬時,加入小兄弟們的行列。晉鐸後,足跡幾遍意大利,宣講福音,效果豐碩。著作等身,為宣講員和信友,助益甚大。一七五一年卒於羅馬。

聖雅高一三九四年,生於孟岱普朗登,負笈求學於白露溪,專攻法學,旋入小兄弟會,研讀神學,晉鐸後,獻身於宣道工作,足跡遍及全歐及意大利各處,傳播耶穌聖名敬禮,並致力於感化異教徒。一四七六年在那玻利逝世。